当前位置:十佳情感网 > 情感句子 >

江南春杜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江南春唐杜牧表达感情)

近期很多网友提问:江南春杜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江南春唐杜牧表达感情),小编整理了相关方面的答案,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9675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5分钟, 内容均可免费复制哦!


目录: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江南春》

每天一首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词学习方法:读诗文、解诗题、明诗意、知诗人、悟诗情,这五个方法也是学习古诗词的5个阶段,层层递进。“读诗文”即要熟读诗词原文;“解诗题”即了解诗歌标题的意思,很多古诗从标题中就能知道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 释




山郭:依山的城郭


酒旗:旧时悬挂在酒店门口用以招揽顾客的标志


南朝:东晋以后隋代以前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南朝


四百八十寺:在这里是形容佛寺很多


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白话译文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酒旗在迎风飘动。




昔日南朝建造的一座座寺庙,如今又有多少笼罩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诗人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大和进士。


按照惯例,新科进士要到曲江游玩。曲江是当时最热闹的场所,尤其在春天更是摩肩接踵。晚唐诗人姚合曾大发感慨,赋诗说:“江头数顷杏花开,车马争先尽此来。欲待无人连夜看,黄昏树树满尘埃。


这时的杜牧顾盼生辉,一举手一投足都“才”情万种。他们一行三五人来到曲江寺院,正巧碰见一位打坐的僧人,便攀谈起来。僧人问杜牧姓名,杜牧得意地报上大名,心想“天下谁人不识我”,以为僧人会大吃一惊,露出“追星族”的狂热。谁知僧人面色平静,木然不知,这让杜牧分外失落,很是惆怅,遂现场赋诗一首云:“家住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老僧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气(意)味长。”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日风光的诗。全诗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表达了诗人的赞美和神往之情。第一、二句写的是晴景,“千里”体现了江南的广阔,水乡景色明丽;第三、四句写的是雨景,春雨中佛寺被笼罩,平添几多朦胧与迷离的色彩。


这首诗四句都是写景,每一处景点各具特色,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艳丽而充满诗意的春景图。




思 考:


  1. “纷纷”除了形容春雨的意境,还形容
  2. 诗中所描写的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哪一个节气?属于哪一个季节?

杜牧的《江南春》,是晚唐诗风演变的节点





《江南春》这首绝句曾多次在讨论平仄格式,古今语音差异的时候作为例子使用,本身七绝四句内容并不算复杂。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很明显是一首风景诗,描写春色江南的烟雨楼台。起笔大气、开阔,让旖旎、温柔、细密的南方景色呈现出不同于南朝作品的特色。我们读到宋齐梁陈的南朝诗,总是极尽温柔,婉转,而杜牧的这首诗则很明显的风格不一样。既不同于北方景色粗犷、雄健,也不同于南方小调的百转千回。或者说,既有北方诗人的干净清丽,又有朦胧唯美的江南风。


杜牧本身就是个西安人,其诗文特色承中原诗风而来,风度正宗。虽然当时已进入晚唐,整体诗风开始逐渐往隐逸和享乐方向沉沦,但杜牧诗学正、身份又是官员,写出东西来多少就有些不同。也正因为他的诗作以切身经历为主,带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所以在整体颓靡的晚唐诗歌中算是一丝亮色。我们说“小李杜”,李商隐作为集前辈诗人特色为一身,开创朦胧派,引宗“西昆体”,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而杜牧虽然诗歌艺术手法上创新不多,但是其思想内容区别出惶惶大众,成为名副其实的晚唐诗坛亚军。




尽管和“大李杜”齐名,杜牧和杜甫比起来,作品虽然有一定思想,但在忧国忧民、人间大爱上却相去甚远。这当然是晚唐风气所致,一个人天分再高,时运再好,也无法跳出时代的局限。在整个天下都在倾颓的时候,文人的笔墨和意象是无法与盛世高歌时期相提并论的。


并非只有杜牧如此,晚唐的时候还有个张祜,就是写“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的张公子,诗风沉稳大气,哀而不伤,若是生在盛唐,必然是李、杜一样的成就。可惜生不逢时。


所有人,都是时代的尘埃,诗人也是一样。


杜牧原本也是个志向高远的年轻人。当时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元气大伤,虽然边患未宁,但总的社会形势是趋向恢复和稳定。而青年杜牧选择了为《孙子兵法》做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作为一个文人,如此关心军事,说明这个年轻人,是真的有心家邦,并非像大多数人只求仕途发达,官身显贵。




这样一个文采傲然,又深研兵法并且理论结合实践的人物,若是放在盛唐,不是高适、就是颜真卿之流。可是晚唐的地方势力割据已经非常严重,中央政权的控制渐弱,朝内派系、党争也愈演愈烈。杜牧空有一身本事,没有用武之地。在中央没有作为,所以当得到去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府中作幕僚的机会时,他毫不犹疑地就去了。


杜牧正是在前往扬州的途中写下这首《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广袤的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亭台楼阁全都笼罩在风烟云雨之中。


景色何其美也,可彼时的杜牧心中还怀抱着为朝廷分忧之志。他虽然对前路有些迷茫,但是对朝政、对国家、对皇权的颓败走势多多少少有些感觉,可是又不能明说,所以后两句虽然继续写景,却透露出一些担忧和讽喻来。




杜牧笔锋一转,提到已经灭亡几百年的南朝。南梁皇帝萧衍一心向佛,修建了四五百座寺庙以表虔诚,结果后来爆发“侯景之乱”,被困在宫里活活饿死。杜牧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唐朝皇帝佛道误国的担忧。


佛教自则天皇帝时期大兴,后唐宪宗迎佛骨,贬谪上书劝谏的韩愈,全国上下,佛教风头无两,大量土地用来修建寺庙,大批僧人不劳动,不交税,占用社会资源,而军政方面藩镇割据,中央王朝讨伐无力,大厦危危欲倾。


这些隐患,杜牧是看在眼里,但是未必能够明说,所以只有借助南朝盛极一时的佛教寺院在烟雨中迷蒙的景色,透露出个人的担忧。


这都未必算讽喻,因为这么一首风景绝句能起到针砭时政的作用微乎其微,更重要的是杜牧当时的一种心态表达。而实际上,这种担忧也并非只有杜牧才察觉到。高层其实也清楚这一点。唐文宗去世后,唐武宗发动“会昌灭佛”,并平叛藩镇,为大唐带来了中兴的希望。


这些杜牧也是看到了的。但是唐武宗所倚重的李德裕,也就是早年用杜牧献策的老上司,和牛僧孺演出了晚唐自断经脉的“牛李党争”,这个时候作为牛僧孺幕僚的杜牧,则更加没有了政治上的希望。没有政治希望,那就只有寄情于别处了。




当时扬州是个歌舞升平的烟花之地,灯红酒绿的生活让这个年轻人找到了失意后享乐的绝佳妙地。杜牧在扬州十年,那是一个有钱、有颜、有才华的官二代扎扎实实游玩、享乐的十年。他能歌善舞,无所不通,来到这里,简直是来到了天堂。


杜牧后来回忆的时候,写了一首诗《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简直就是夜店男神的做派。任你心比天高,才比海阔,年轻人的心性在大时代颓靡的形势下,消磨在姹紫嫣红之中,还管他什么家国之事?


十年之后再回首,一切都成空。等杜牧回到京城,中央经过了“甘露之变”,政治形式已经非常差,作为朝官,杜牧连养活自己一大家子都做不到了,所以自请外放,离开政治核心。当然经济原因也许只是个借口,有可能只是看穿了朝政混乱,不想再蹚浑水罢了。




当时杜牧不到五十岁,就已经是这种心态。颜真卿七十五岁还出使李希烈叛军,最终死国,高适六十一岁进封渤海县侯,李白六十一岁欲投奔李光弼,为国出力,病死当涂,这就是盛唐的气质。和这些前辈诗人比起来,五十岁的杜牧还在大好年华就放弃了政治进步的机会,他的经历和作品风格将晚唐文风的衍变演示得清清楚楚。


初唐诗风,如桃李嫣然,虽然上承南北朝之风流,但是生机勃勃;盛唐诗风,如牡丹怒放,既得天地造化,又夺世间英才;中唐诗风,如满树石榴,明光满树,硕果累累;至于晚唐诗风,便如杜牧的紫薇花,柔美风流,却弱不禁风。


​《紫薇花》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紫薇花在秋天的晨露中新开了一枝,虽然很好看,却没赶上春天与百花争艳。桃李都已经结果了,他们的美丽已经过去了,只有紫薇花向着寒冷的秋风,笑对那些争着在艳阳春天开放的花朵。


时代不一样了,我没有盛世的通天之志,就让我在这萧瑟秋风中绽放吧。


这简直就是杜牧写给晚唐诗,写给他自己的偈子。










杜牧来到烟雨江南,写《江南春》极负盛誉,600年后却遭杨慎质疑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一首七绝《江南春》,是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抒情诗代表作。此诗既有清新明快之调,又有沉郁顿挫之风,可谓身兼李、杜诗风之长。


全诗不发表议论,


一、《江南春》赏析

杜牧这首《江南春》,先从江南一带的自然景物写起,以“千里”起头,简要地概括出了春天江南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花团锦簇、鸟语花香的自然风景。


同时,第一句中不光写出了江南“千里”盛景,还通过声音描写——“莺啼”,颜色描写——“绿映绿”把南方经济文化中心的繁盛衬托得有声有色,给人以欣欣向荣,热闹明快的印象。


诗中第二句从自然风光的描写,转向了人文风光的描写。在锦绣江南里,这里的人们与水为邻,以山为伴,过着潇洒快乐的日子。


《论语》中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有大智慧的人就像是江南九曲十八弯的流水一样,懂得依据河道的形状,去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环境。


仁义的人,则像是山峦一样稳重、镇定,纵然千百年来经历过无数的暴风骤雨,依旧岿然不动。


这里是说江南的士人们曾经饱经忧患,已经懂得了生活的真谛。所以在这个地方,开得最多的就是酒肆。这表示当时的人们很懂得珍惜生活,享受生活。


写到这里,杜牧笔锋一转,突然提到了南朝时期,朝廷大兴土木建造了四百多座寺庙。这里的“四百八十”是一个虚数,意思就是指修得很多。


南朝时期,佛教在中土十分兴盛。因为南朝的统治者信佛,于是不惜劳民伤财大建庙宇,将社会经济和文化正常的秩序,全部打乱了。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些朝代都走向了灭亡。


这些朝代灭亡之后,他们劳民伤财修建出来的那些寺院建筑群,依然被完整地保存了二百多年。


当杜牧看到这些寺院建筑的时候,它们正藏身在烟雨迷离的江南深处。眼前的一切,让他心中五味杂陈。


二、诗中存在的争议

这首诗在问世六百多年之后,曾经在明代文坛中,引发了一点小小的争议。质疑它的人,乃是“明代第一词人”——《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


杨慎曾经在自己的《升庵诗话》中指出,杜牧的“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因此,杨慎认为“千里莺啼”,应该改作“十里莺啼”。


于是,就这样在后世文人的圈子里,带出了一波“口水”。后世的学者皆知道,“千里”之说,不过是“夸张”运笔,仍是艺术创作的需要。既然改成“十里莺啼”,旁人也不可能听见。


因此有网友嘲笑杨慎的批评简直毫无道理,实乃一代“杠精”鼻祖。那么大才子杨慎,何以会在这件事情上“脑子转不弯”呢?这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之一。


除此之外,杜牧的《江南春》,还存在第二个问题。那就是杜牧在诗中提到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导致第一联和第二联的情绪走向相异。那么,他这样做的真实意图,到底在哪里?


下面,我们先说一下杨慎为什么觉得“千里”不妥。杨慎乃是与徐渭、解缙齐名的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同时也是公认的明代填词成就最高的人。


因此对于文学创作中的“夸张”,或者“以虚写实”的手法,杨慎不可能不知道。那么他为什么会在自己的《升庵笔话》里面,质疑杜牧的“千里莺啼”不妥当呢?


我认为某知名论坛上有一位网友说得很对,因为宋、明时期的文人,经常摘抄唐朝诗文进行注释,所以我们如今看到的很多唐诗,其实是被宋明文人修改过的。


这里只说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李白的绝句《静夜思》,因为经过宋明两代文人的加工,所以传世的就有7个版本之多。


再加上杜牧这首诗中的“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其实改成“十里莺啼绿映红”,意境相差其实并不太远。


所以我们可以合理地得出一个推论:杨慎在写《升庵诗话》的时候,有可能看过一个《江南春》的版本,上面写的就是“十里莺啼”。并且他认为,这个版本才是杜牧的真迹。


好了,说完了杨慎质疑“千里莺啼绿映红”的话题,下面我们再来说一下“南朝四百八十寺”的问题的


杜牧在诗的第一、二句中,写出了江南的一派繁华盛景,那么他在第三、四句中的话题,为什么要转到二百多年前的寺院建筑群呢?


同时,杜牧为什么还要故意让这二百多年前的寺院建筑群,置身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让人陡增几分伤感呢?


原来,这是因为杜牧所处那个时代的当权者,也和南朝的皇帝们一样迷信佛教,干了很多劳民伤财的事情。


杜牧的前辈人物韩愈贵为宰相,因为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结果就被唐宪宗贬到了蛮荒之地。


后来,到了唐武宗“会昌”时期,唐武宗终于认识到了佛教的兴盛,会严重破坏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于是唐武宗就下诏“毁寺4600余所,还俗僧尼26万人”。


按照这个数据推断,当时能砸的寺庙建筑,估计都被砸掉了。但是杜牧写《江南春》时还能见到“四百八十寺”,可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会昌灭佛”之前。


唐武宗之所以会采取如此极端的手段“灭佛”,就说明一味崇佛,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对唐王朝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杜牧外号“小杜甫”,素来关心国家政治,忧国忧民。所以他在写风景抒情诗时,总会不自觉地把这种对国事民生的关怀,写进自己的诗里。


在《江南春》的第一、二句里,我们看到的江南,是一个自由的天堂。这里经济繁荣,风景迷人。人们品性仁厚而富有智慧,所以到处都开着酒肆,人们却不会迷失其中。


然而,封建统治者想要追求长生不老,于是崇佛、信佛 ,劳民伤财大搞迷信活动,非要把人民往愚氓的道路上去引导,拿国家的命运来开玩笑。


唐王朝统治者的心思,不就是二百多年前南朝“崇佛”活动的“流毒”吗?那“四百八十寺”就像是四百八十座山一样大的阴影,依旧盘踞在江南秀丽风景的背后,笼罩在一片烟雨迷茫之中。


结语

杜牧在自己少年时代,就凭借一篇《阿房宫赋》天下闻名。忧国忧民,也是他诗歌上的一个重要特色。


所以,即便《江南春》是一首描写江南春景的抒情诗歌,但是杜牧在最后也一定要想方设法地勾起大家对国家与个人前途命运的联想。


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看到前面的风景好,我们自然就该要联想到,要怎么样才能让这样好的风景,一直这样好下去。


于是我们就要从思维的角度,带出它暗中隐藏的不好的那一面。最后把它写出来,引起大家的警惕和重视。


运用正、反两面的思维进行创作,不光是写诗的必备技巧,其实也是创作一切文章通用的一个诀窍。这一点,值得如今的创


《江南春》:不仅有丰富多彩的江南春景,更有霏霏烟雨般的情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杜牧《江南春》



《江南春》这首七绝是杜牧写江南春景最有名的一首。


全诗文字轻快,诗人用极具简单扼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既生动形象又丰富多彩且富有气魄的江南春景图,呈现出了一种深邃又幽美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心中的那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1)首联,“千里莺啼绿映红”。


这七个字,写的是江南的春景。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


诗人描绘的千里莺啼绿映红


“千里”,泛指整个江南大地,古人往往用千里、万里等词来泛指面积之广阔。


“莺啼”,是诗人所写江南春景的第一个意象。古人很喜欢将“莺啼”经常和“燕语”,“蝶舞”这两个意象连用,它们都是古代诗人写春天景色最容易写到的、最喜欢写到的意象。


莺啼写的是声音,是从听觉这个角度来写的。


“绿映红”,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江南之美,写出了江南春景最独特的一个特点——色彩斑斓。


诗人从听觉、视觉两个方面把整个千里江南的美景给写尽写透了。


(2)颔联,“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一句诗人写的是人文景观,有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其中最核心的是“酒旗”。


无论是在水村,还是在山郭,到处可以看到的都是酒旗。


诗人一个“”字,写出了水村山郭中的酒旗在风中摇曳飘动的那个动感。


酒旗风


这是诗人所写的江南景色的第二个特点。


将第一句与第二句对比,你会发现第一句的诗人描写的那个景色是春天独有的景色。而第二句虽然也是写的江南的景色,但它并非是春天独有的。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了——诗题为“江南春”,从理论上说,诗人的每一句每一个字都得紧扣这“江南春”这三个字来写,第一句是做到了,但第二句写的却不一定是江南的春景。


其实,诗人除了看到春天独有的景色之外,他还看到了江南的另外一个意象——酒旗。诗人对那随风飘荡的酒旗特别敏感,且十分关注,故此他把酒旗写到了江南春景之中。


所以,这个“酒旗”是一个人为的景观。将这个写进江南的景色之中,这与诗人独有的感受有关。


此句透露出诗人对酒旗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只要有酒旗,就有酒馆,只要有酒馆就有酒来卖。


一切只因诗人对酒很有感情。


清脆欢快的莺啼此起彼伏,从从绿柳之中春花姹紫嫣红,小桥人家依山傍水,间或有酒馆的酒旗迎风招展,江南最为典型的意象,就在这静与动,红与绿,自然与人文的映衬中历历在目。这些景象由千里二字领起,如同摄影时使用了广角镜头,展现出一派明朗艳丽的江南春景。


杜牧所描绘的江南春景色


诗人的这种选择与他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诗人杜牧的生平并不是很顺利,他曾经在扬州过了十年困顿的生活,在此期间,诗人是经常出入酒楼。他曾经写过一首非常有名的诗,《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四句诗把诗人杜牧十年扬州的生活做了一个概括——喝酒,逛青楼,这是诗人经常做的两件事情。


诗人十年里以酒相伴,借酒消愁,所以这个“”成为了诗人对江南景色的一个独特的印象。


首句写的是大多数人看到江南春景时的那种感受,第二句是诗人对江南景色的那种独特的感受,


诗人将大众的感受与个人独特的感受全都写出来了,这就是此诗写的好的一个地方。


(3)颈联,“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朝”,指的是东晋灭亡到隋朝统一前,在中国南方以建康(今天的南京)为国都的四个朝代的总称,将近一百七十年的时间。这个时期,佛教在中国盛行,其中梁武帝萧衍就是一个非常信佛的人——佞佛,南朝的佞佛成为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而佞佛的结果就导致江南出现了大片的佛寺,佛教的寺庙遍地可见。


江南古鸡鸣寺


诗中的“四百八”我们不要过于计较它,它并不是说佛寺只有四百八座,诗人意在说佛寺多,这与诗人写诗的习惯有关系。大诗人李白曾经写过“天台四万八千丈”,天台山真的是“四万八千丈”吗?没有人考究,四万八千丈只是为了说明它很高。


杜牧是一个非常喜欢将数字写进诗歌的一个诗人,所以在他的诗作中有大量的数字入诗。譬如“二十四桥明月夜”,“故乡七十五长亭”等等。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此诗中的“四百八”并不是诗人亲自考察了或者文献记载了南朝的寺庙大概有四百八十座,而是诗人极言其多,到处都是佛寺。


这是诗人写江南景色的第二个人文景观。


(4)尾联,“多少楼台烟雨中”。


“楼台”就是颈联中写的“佛寺”,诗人用两个不同的词语来表达了同一个意象——佛寺。


“烟雨”就是江南春天的雨,细雨霏霏,细雨如烟,它看起来就像是轻烟一样,但你感触它时,它又是雨,这即是所谓的“烟雨”。


多少楼台烟雨中


整个江南的春景,包括莺啼、绿映红、酒旗、楼台,都在烟雨霏霏之中,这就增添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再到两者的相映成趣,诗人从声音、色彩、轮廓、气味这四个角度生动且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江南春景的印象画卷。


面对烟雨中的佛寺庙宇,诗人有感慨,也有思考。这感慨仿佛也如眼前的江南一般蒙着一层细细的烟雨,若隐若现,时有时无;这思考也因为南朝二字而有了历史的厚度。


(5)《江南春》这首诗,从字面上来看,完全是写江南春景的,似乎没有诗人的感情在里面,我们也似乎看不出来诗人要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其实在这首诗里面是包含有诗人的感情的。


杜牧《江南春》


诗人的这种感情只是蕴含得非常深,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写的就像那霏霏烟雨一样,让人看是烟,触之即是雨。他将他的感情和他写的景色融为了一体。


包含了诗人的两种感情。一是对自己的,一是对社会的。但这两种感情的表达,诗人都写得非常的隐晦。


一是,诗人通过“酒旗”写出了他心中的隐痛。诗人对十年扬州落魄生活,以酒为生的经历很是伤感和惆怅。


二是,诗人通过后两句,写出了他对南朝佞佛者的不满,统治者为了信仰佛教,大肆修建佛寺楼台,白白浪费了大量的民脂民膏,对此,诗人颇有微词,但他并没有直接地批评,而是用四百八这一词语表达出来,通过写佛寺之多,将他的感情表现出来了。


这既是诗人咏史怀古,同时也是诗人对唐王朝统治者的一个委婉劝诫。


我们只有对诗人的整个生平有一个了解,才能够透过诗句的字里行间,了解这首诗


杜牧的这首诗,在中国整个诗歌史上,整个唐代五万多首唐诗中间,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诗人对江南春景写得细致入微。


杜牧《江南春》


全诗每一句都写到了江南的春景,既有所有人都能看到的春景,又有诗人个人眼中独特的春景;既有诗人对个人身世的慨叹,又有对社会的不满以及对统治者的一种劝谏。


所有的这一切又写的就像江南的春景一样,如烟如雨,轻轻渺渺。



本文


参考资料:《江南春》《遣怀》


王之涣《登鹳雀楼》,其名在何处?不仅写景出名,说理更是一绝


《回乡偶书》:诗人用调侃手法、剪裁之功写尽了对家乡的浓浓情谊


《春江花月夜》:不仅有江畔望月之景,更有游子与思妇的月夜相思


《绝句》:诗人那如诗如画般的春光下,隐藏了一颗深深的忧虑之心


杜牧的这首江南春有没有借古讽今呢?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杜牧创作的一首《江南春》,引发世人争论,这是怎么回事呢?这首诗是这样的: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图片


这首诗把江南的明媚风光和烟雨朦胧的楼台之景描绘得惟妙惟肖,令人向往。然而,对于这首诗的主旨,人们却有不同的见解。


有人说这首诗只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只是描绘了江南的春景,表现的是诗人对江南美景的向往。就算是提到佛寺楼台也没有偏离诗人写景的初衷,诗人虽反对佛教,但并不等同于诗人就不喜这些佛教建筑。


也有人说这首诗的主旨有借古讽今之意,尤其是末尾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结合时代背景,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这个昔日的天朝上国大厦将倾。然而,唐王朝的统治者不知悔改,依然大力提倡佛教,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他们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委婉劝谏。


小编认为诗人应该有借古讽今之意,诸位认为呢?




感谢大家的点赞和关注!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杜牧创作的一首《江南春》,引发世人争论,这是怎么回事呢?这首诗是这样的: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图片


这首诗把江南的明媚风光和烟雨朦胧的楼台之景描绘得惟妙惟肖,令人向往。然而,对于这首诗的主旨,人们却有不同的见解。


有人说这首诗只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只是描绘了江南的春景,表现的是诗人对江南美景的向往。就算是提到佛寺楼台也没有偏离诗人写景的初衷,诗人虽反对佛教,但并不等同于诗人就不喜这些佛教建筑。


也有人说这首诗的主旨有借古讽今之意,尤其是末尾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结合时代背景,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这个昔日的天朝上国大厦将倾。然而,唐王朝的统治者不知悔改,依然大力提倡佛教,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他们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委婉劝谏。


小编认为诗人应该有借古讽今之意,诸位认为呢?




感谢大家的点赞和关注!


:


【本文标题和网址】江南春杜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江南春唐杜牧表达感情) http://www.shijiazhuangseo.cn/qingganwanhui/2623.html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5月21日 星期日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