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十佳情感网 > 情感句子 >

少年游蒋捷翻译(少年游蒋捷诗词赏析)

近期很多网友提问:少年游蒋捷翻译(少年游蒋捷诗词赏析),小编整理了相关方面的答案,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0118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6分钟, 内容均可免费复制哦!


目录:

蒋捷的听雨词意境高远,被无数人盛赞,这首《少年游》同样很经典

南宋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营造出了一种孤独的意境,词人描写了自己各个年龄段听雨心情,少年的时候听雨是在歌楼上,这个时候还没有经历任何的风雨,生命才刚刚开始,也就是说没有历过人生的磨砺,自然不懂什么是忧愁,也不会感动孤独,所以这个时候听雨是一种快乐的心情。蒋捷在写少年时代那段经历时,字里行间也是写得很生动,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是那份快乐呼之欲出。


那到了中年和老年之后,由于经历了很多的事情,心情自然是大不如从前,此时人已经老了,整个人有了无限的忧愁,中年听雨的时候是在小舟上,一个人独自泛舟湖上,过着看似快乐的生活,其实那份孤独和寂寞,也只有词人自己懂得;而到了晚年一个人听雨僧庐下,此时更加的孤独,也更加的无奈,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词人可谓是肝肠寸断,只能是默默地去承受着各种的打击。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词不记得是在那本书上先读到过,后来还专门卖了蒋捷的词集,虽然那个时候年纪不大,好像是十五岁还是十六岁,时间太久远了,细节已经忘记了。但是这首词一直让我牵肠挂肚,之所以会这样,那是由于蒋捷写得太好,每一个字,每一句,那种孤独之感都让人心痛。只有真正感受到了那种孤独,还有无奈的悲痛之苦,才能够体会到各个年龄段听雨的过程。


蒋捷,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公元1245年生于江苏宜兴,


那除了《虞美人.听雨》之外,还有这首《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也是一首精品,同样营造出了一种孤独之感,这首词也是写于后期,同样是寥寥数语,可是那份孤独,还有人生感悟的描写,也是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所以这样的作品,那也是不容错过,值得我们一读。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上片是由景入情,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从而使得这首词有了一种凄美之感,字里行间那份孤独之感,读来也是让人愁肠百结;秋天到了之后,枫树的叶子就红了,晚烟青青,现在我一个人独自居住在湖上,每天都面对那来来往往的水鸟。二十年来我没有回过家,由于没有家自然也没有种竹子,可我天生就爱竹,喜爱竹子高尚的品格,只能是借竹为名。


下片是为了回应上片,以此把那种孤独的心境,还有悲痛之苦描写得更加伤感;春风还没有吹尽了,可是那秋风就来了,可是我年纪很大了,已经是老得不成样子,世间的一切都早已看淡了。现在我只在描写平生的经历,以此来虚度人生,从而谱成各种歌,让世人跟着我唱。最后一句可谓是直抒胸臆,由于太过于悲苦,对于蒋捷来说,他只能是独自去面对,只能是通过歌声来传达。


蒋捷的词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同时也充满了无限的忧愁,无论是《虞美人.听雨》之外,还是《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那都是悲痛感伤之作,两首词所描写的心情是一样,所代表的正是词人孤独的心境,还有那份悲痛之苦,由于一度颠沛流离,直到晚年后,他感受到了更多的孤独,为此写得也就更具有感染力,读来真是让人肝肠寸断。


蒋捷晚年一首冷门词,悲愁不输“听雨”,却很少有人读到

秋风秋雨愁煞人。风雨声入词,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极为经典:词作通过人生三个时期听雨的不同情景,写出少年、壮年以及老年时期的三种不同心境。蒋捷也曾经历过安宁的时光,但后来南宋灭亡,山河沦陷,他最终只能成为一个活在悲凉故国梦里的人,对于风雨的感知更为透彻悲凉。


蒋捷宋亡后隐居不仕,其后的生活,很难在历史记载中找到踪迹,只能从他的词作中探知一二。除了这首听雨词,蒋捷还写了一首自叙性词作《少年游》,在词中,他没有用沉痛的文字去描述失却山河之悲,而将这些所有的心绪全都写进了眼前看似“云淡风轻”的风景里,在表达上更为婉约,却让人读人愈悲。


枫林红透


少年游·蒋捷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开篇7字勾勒出一幅“云淡风轻”的秋景图:秋已深,枫叶红透,晚烟青青,青红相映,颜色多美好,表面看是一脉山水闲静之感;实则一个“透”,一个“晚”,枫叶即将离树,晚烟片刻即散,而生命也已垂暮。


接着五字虚实结合,将满腔的客思化为眼前栖息着沙鸥的汀州。诗词中的沙鸥,一般也寄寓悠闲心境,而在此处出现,客之愁对鸥之闲,更见愁之烦闷。


二十年来,“无家种竹”,四字写出国破后的悲楚、漂泊之情。而他转而写“借竹为名”,实则也剖白了其不愿屈折的心境。


竹林


下片开头7字,写出时光之匆匆易逝:春风还未吹尽,秋风已经拂来。蒋捷很擅长于用短短的笔墨写时光的流转,写出其有感于山河易色的沧桑之变,《虞美人·听雨》里的“少年”“壮年”“而今”听雨的不同时期不同境界;《贺新郎》中的“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一剪梅·舟过吴江》中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词人接着说,而如今,我已经老去,一切尘缘都看轻。但这种“看轻”,却不是看透世事的超脱之举,而包含着太多的无奈与悲哀,词的结尾“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即点明了这一点,只能在寄情山水里抒发对往昔故国的眷恋与怀念。


深秋


这与《虞美人》结尾处的“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属于在大苦大悲之后的一种无可奈何的看淡。历经世事,人们对于个体命运的得失沉浮可以看淡,但家国之悲,却是无论如何也难以纾解。


这首词作于老年,蒋捷用了“少年游”这一词牌,不知是否也包含着对少年时候一去不复返的盛景的留恋之意在其中呢?他用云淡风轻、自然清峻的笔调书写心中的山河之悲,而落笔,皆是往事与故国。


“少年游”这一词牌


见于北宋晏殊《珠玉集》,因词有“长似少年时”句,为创调之作,因以为调名,调名本意即咏怀少年的恣意游乐。


晏殊说“长似少年时”,蒋捷说“老去万缘轻”,也算是一种遥远的呼应了。


老去自觉万缘都尽,那管人是人非;春来倘有一事关心,只在花开花谢。——《小窗幽记》


观宋填词194|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蒋捷被称为词家之长城

前言

对现代人来说,在宋末四大家词人中,最受欢迎的大概就是蒋捷(约1245~1305后)了。


他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他的“而今听雨僧庐下”;他的“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每一首都脍炙人口。蒋捷词,既有周邦彦、姜夔雅词的风格,也受到辛派词人的影响。他的词悲凉而疏爽,同时又包含着对于光阴流逝、故国离黍的深情。


在宋末词坛四家中,他却是唯一一个没有王沂孙等人吟咏白莲、蟹、龙涎香活动的人。或许不愿意和张炎、王沂孙等人为伍吧。


一、蒋捷其人

蒋捷,字胜欲,号竹山,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南宋覆灭以后,蒋捷隐居不仕,保持着南宋文人最后的气节与尊严。


因为《宋史》中无传,因此对于他的生卒年、事迹等均没有详实的记录。


据永乐年间《常州府志》记载,蒋捷原是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后来移居武进(常州) 。


蒋捷在德祐时期进士及第,德祐(1275年-1276年四月)是宋恭帝赵㬎的年号,只有两年。因为在德祐二年,临安就陷落了,宋恭帝和谢太后献城投降。经过学者考证,蒋捷中进士时,其实是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


在元朝初期,其实有很多汉人官员,也有不少宋朝官员投降元朝为官,例如文天祥的两个弟弟都降了元。王沂孙据说入元后做了学官,张炎北上谋官,求功名而不得。


入元后,蒋捷屡次拒绝引荐。元大德六年(1302年),朝廷下旨”诏求山林间有德行,文学,识治道者“,蒋捷再次拒绝了臧梦解、陆垕【hòu】的先后举荐。


延祐元年(1314年), 提倡汉化运动的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取士,元朝一代名臣马祖常高中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二(榜眼),他就是蒋捷的学生之一。


据清朝蒋汝佶等人修订的《锡山蒋氏宗谱》考据,蒋捷大约出生在宋宁宗嘉定乙卯年(1219年),卒于元大德丁未年(公元1307年),享年八十九岁。如此算来,蒋捷进士及第以及南宋灭亡时,他已经六十高龄了。


蒋捷《虞美人》中写到”中年听雨客舟中“,在南宋灭亡时期,他应该在壮年,似乎在三四十岁的年纪。延祐元年(1314年)时,蒋捷还在教授学生,自然还建在。


又有人考据,蒋捷大约生活在1235年-1323年之间,享寿九十左右。


二、仄声连用时,注意上去的搭配

蒋捷精通音律,和柳永、周邦彦一样,有自度曲的能力,因此他对于填词用字非常讲究。例如连用仄声的时候,会注意上去入三声的搭配,特别是上声和去声的搭配。例如《木兰花慢 》:


傍池阑倚遍(上去),问山影、是谁偷。但鹭敛琼丝,鸳藏绣羽(去上),碍浴妨浮。寒流。暗冲片响(去上),似犀椎、带月静敲秋。因念凉荷院宇(去上),粉丸曾泛金瓯。


妆楼。晓涩翠罂油。倦鬓理还休。更有何意绪(去上),怜他半夜(去上),瓶破梅愁。红裯。泪乾万点(上去)。待穿来、寄与薄情收。只恐东风未转(去上),误人日望归舟。


后人填词,因为与音乐渐行渐远,所以仄声中三声的分别就没有这么细致了。


又如《糖多令(寿东轩)》:


秋碧泻晴湾。楼台云影闲。记仙家、元在蓬山。飞到雁峰尘更少(去上),三万顷、玉无边。


金盏倒垂莲。歌摇香雾鬟。任芙蓉、月转朱阑。天气已凉犹未冷(去上),重九后、小春前。


四字句中,首尾仄声字避免同声,如《贺新郎》中:海风飘坠,上平平去;素弦尘扑,去平平入;粉纤红弱,去平平入;


《女冠子》中:蕙花香也,去平平上;那时元夜,去平平上;剔残红灺,入平平上。


清朝李渔在《窥词管见》中专门说道:


四声之内,平止得一,而仄居其三。人但知上去入三声,皆丽乎仄。而不知上之为声,虽与去入无异,而实可介乎平仄之间。.........仄声字内,用一上声字间之,即与纯用去入者有别,........最忌连用数去声,或入声,并去入亦不相间,则是期期艾艾之文,读其词者,与听口吃之人说话无异矣。


三、特殊的押韵

蒋捷用韵的讲究,可以从几首独木桥体表现出来。


《水龙吟 效稼轩体招落梅之魂》


醉兮琼瀣浮觞些。招兮遣巫阳些。君毋去此,飓风将起,天微黄些。野马尘埃,污君楚楚,白霓裳些。驾空兮云浪,茫洋东下,流君往、他方些。


月满兮西厢些。叫云兮、笛凄凉些。归来为我,重倚蛟背,寒鳞苍些。俯视春红,浩然一笑,吐山香些。翠禽兮弄晓,招君未至,我心伤些。


这首词,虽然都押“些”韵,但是在“些”之前的字,是真正的韵脚:觞、阳、黄、方、厢........。这种方式出自于辛弃疾,也是这种押韵。


蒋捷另有《瑞鹤仙· 寿东轩立冬前一日》:


玉霜生穗也。渺洲云翠痕,雁绳低也。层帘四垂也。锦堂寒早近,开炉时也。香风递也。是东篱、花深处也。料此花、伴我仙翁,未肯放秋归也。


嬉也。缯波稳舫,镜月危楼,釂琼浆也。笼莺睡也。红妆旋、舞衣也。待纱灯客散,纱窗日上,便是严凝序也。换青毡、小帐围春,又还醉也。


这首词也是独木桥体,学黄庭坚的《瑞鹤仙·檃栝醉翁亭》,因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多次用“也”结尾,所以黄庭坚用“也”为韵脚。


不过黄庭坚并没有讲究倒数第二字的押韵,蒋捷却依然注意“也”字前面的押韵,只不过穗、低、垂、时、醉等等,平仄混用了。另外,处、序等也是同韵。


四、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中,对蒋捷赞赏有加:


“蒋竹山词未极流动自然,然洗炼缜密,语多创获,其志视梅溪较贞,其思视梦窗较清。刘文房(刘长卿)为五言长城,竹山其亦长短句之长城欤。”


蒋捷词有前人不到处,比起吴文英、史达祖来各有千秋,刘熙载甚至将其比作词中刘长卿,号称词中长城。


蒋捷身处南宋灭亡之际,词中多有兴亡感慨和故国的哀思,但是在他的词中,少了几分愤慨,多了几分淡雅,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落寞中,缓缓诉说着自己的怀念故国的心情。


平生闲吟,铺作棹歌声, 《少年游》: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这首《少年游》,可以与《虞美人·听雨》放在一起欣赏: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的少年、中年、老年,正如宋朝的建国、发展、灭亡,人类的悲欢离合与国家的兴亡更替一样,不可挽回。作为一个诗人,知道把平生感慨,写入诗词之中,放歌一曲,抒发胸中苦闷。


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女冠子· 元夕》: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有太多的人写元宵节, 与蒋捷的刘辰翁就写过三首上元词,对比了北宋、南宋和元朝的元宵节。


蒋捷这首也没有太多新意,还是将过去的繁华记忆与眼前的萧条进行对比。这首词留给老街印象最深的是: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这正是蒋捷的表达方式。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侧面反映自己对于故国的思念。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也是其最有特点的作品之一 ,写这首词时,临安已经陷落。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这首词不同于普通的一剪梅,这个词牌上下片的2、4、5句是不押韵的,蒋捷这首句句押韵,节奏加快。而且这个韵部发声低沉悠长,表达出光阴流逝与家国之难的哀伤与愁苦。


结束语

结束前,依照惯例填词一首为今天的作业,《少年游·读蒋捷词有怀》:


竹山归去世缘轻,白首弃功名。闲咏闲吟,悲欢离合,一棹大江横。


流光易去催人老,风雨不堪听。古今如梦,故宫离黍,烟月了平生。


@老街味道


观宋填词193|夜深谁念露华冷,紫云山房主人吕同老咏物寄志



宋末四大家之一的蒋捷,他的四首作品道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1.虞美人·听雨


宋代: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好玩的国学:人生的三幅画面,三个阶段。少年情怀总如诗,壮年不惑却风雨飘零,而暮年孤冷面对青灯黄卷。无论你贫贱还是显达,谁也逃不过时间。



2.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代: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好玩的国学:蒋捷对时间有着非同常人的敏感。时间在他的笔下,具体到了芭蕉与樱桃的颜色变换,春愁是剪不断、理还乱。而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也在此时,一起涌上心头。



3.梅花引·荆溪阻雪


宋代: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译文:


白鸥栖落水滨,默然地望着我,好似在问:夜泊溪畔是被风雪所阻,不得以停泊;还是无所去处,情愿留下?如若是自愿,又为了何事眉头紧锁?夜风袭来,掀起舱帘,吹得舱内灯火闪烁。孤处江舟,只有身影为伴,对着孤影,不禁怀念起与旧友欢聚和悠游的情景。


昔日一同悠游的旧友,今日在哪里?回想当时,楼外一片盎然春色,相携漫步锦簇的花丛中。湖中绿波荡漾,系舟在堤边的柳树下。梦啊,梦啊,让我在梦中重温一下旧游。可是在梦中却难寻旧游,只有眼前的寒水空自流。舱外飞雪漫天,凝望浓密的阴云,任凭飞雪落在身上,浸透了棉衣。都说没有人的忧愁,有我这般深沉,今夜,雪中的梅花,一身素白,忧愁似我。


好玩的国学:这可能是蒋捷最好的一首词了。正是这首词,有评论家给了他长短句长城的称号。



4.声声慢·秋声


宋代:蒋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好玩的国学:写秋声很难,因为前面有欧阳修的《秋声赋》,但是在词中,蒋捷的这首秋声,可以说是宋词中巅峰之作。在词中,写了一个秋夜中的种种秋声。笔锋非凡,意味亦显独特。


蒋捷两首经典词作赏析合集

人物简介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今江苏宜兴人,其祖先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进士。南宋灭亡后,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其气节为时人所重。他最擅长作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蒋捷词如其人,多是抒发故国之思,悲凉中有清俊,在宋词中独树一帜。最有名、最耐读的有两首,分别是《一剪梅·舟过吴江》和《虞美人•听雨》。


《虞美人•听雨》

今天复习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原文如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词的大意是:年少的时候,醉生梦死,常常在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床上纱幔轻盈。人到中年,四处漂泊,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在凛冽的西风中,一只失群落单的孤雁,发出阵阵哀鸣。


而今,人至暮年,居无定所,独自在僧舍下,听细雨点点。已是两鬓斑白,白发点点如星。想到人世的悲欢离合,似乎总是那样的无动于衷。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就听凭随那窗外的雨,在阶前点点滴滴地下,直到天明。


公元1267年,元灭南宋。宋元之际的词人,经历了这一沧桑变故,其国破之痛、家亡之恨,都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来。蒋捷同样也用词作来抒发对国家残破之痛,以及今不如昔的哀叹,表现悲欢离合的个人遭遇。这首《虞美人·听雨》,便是再这种大背景下创作的。


蒋捷创作的这首《虞美人·听雨》,以“听雨”为媒介,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全词运用时空跳跃,反复串连,浑然一体,匠心独具,跌宕回旋,字字千钧,深刻凝重,内容包涵较广,感情蕴藏较深。


这首词最打动人的是后两句“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经历了人生所有的起起伏伏,所有的风吹雨打,此时此地再听点点滴滴的雨声,即使做不到心如止水,波澜不兴,最起码也可以做到“欲说还休”的情感控制。无论悲与欢,只要适当放宽心胸,就能做到坦然面对。


听雨,听的是心情;听雨,听的是人生。听懂了雨的声音,就听懂了这个世界。同是听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际遇,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每一次听雨,都会有不同的故事,也会有不同的体味。美好过,坎坷过,拥有过,失去过,每次的回忆,都像一场雨。听来听去,最后终将归于平淡平静。渐渐地,我们都会老去,只是时间早晚。分分合合也是注定的必然,惟愿微笑面对。


2021年5月12号


《一剪梅·舟过吴江》

今天复习《一剪梅·舟过吴江》,原文如下: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简单的插一句,我的习诗录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诗词赏析,只是个人的学习记录,不会拘泥于修辞手法、字意解释,但会尽量忠实于原意。


这首词的大意是:那一年,宋朝都城被元攻破,山河破碎,春天本是美好的季节,诗人却不得不四处漂泊。途径吴江,那艘小船,载不动背井离乡的愁,在吴江上随风飘摇。诗人一腔亡国之痛,满怀羁旅春愁,正在无法排解的时候,迎面看到岸上酒肆的旗子在飘摇,似乎是在殷勤地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但是,诗人却无法停下流浪的脚步。继续往前走,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此时,哪有心情欣赏,收入眼底的全是悲风凄雨,“风又飘飘,雨又潇潇”,满目凄凉,令人烦恼。诗人不仅感慨,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哎!春光虽好,却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透,芭蕉又绿了,眼看春去夏又到。


南宋消亡之初,也就是公元1276年春,元军破临安后,词人开始流浪,在流浪途中,舟行流经吴江县的吴淞江时,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思乡之情以及伤国感怀,


这首词,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读后让人有“余言绕梁,三日不绝”的意味。最后那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最为精妙,传唱度极高。


2020年12月18号午


人物简介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今江苏宜兴人,其祖先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进士。南宋灭亡后,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其气节为时人所重。他最擅长作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蒋捷词如其人,多是抒发故国之思,悲凉中有清俊,在宋词中独树一帜。最有名、最耐读的有两首,分别是《一剪梅·舟过吴江》和《虞美人•听雨》。


《虞美人•听雨》

今天复习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原文如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词的大意是:年少的时候,醉生梦死,常常在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床上纱幔轻盈。人到中年,四处漂泊,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在凛冽的西风中,一只失群落单的孤雁,发出阵阵哀鸣。


而今,人至暮年,居无定所,独自在僧舍下,听细雨点点。已是两鬓斑白,白发点点如星。想到人世的悲欢离合,似乎总是那样的无动于衷。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就听凭随那窗外的雨,在阶前点点滴滴地下,直到天明。


公元1267年,元灭南宋。宋元之际的词人,经历了这一沧桑变故,其国破之痛、家亡之恨,都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来。蒋捷同样也用词作来抒发对国家残破之痛,以及今不如昔的哀叹,表现悲欢离合的个人遭遇。这首《虞美人·听雨》,便是再这种大背景下创作的。


蒋捷创作的这首《虞美人·听雨》,以“听雨”为媒介,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全词运用时空跳跃,反复串连,浑然一体,匠心独具,跌宕回旋,字字千钧,深刻凝重,内容包涵较广,感情蕴藏较深。


这首词最打动人的是后两句“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经历了人生所有的起起伏伏,所有的风吹雨打,此时此地再听点点滴滴的雨声,即使做不到心如止水,波澜不兴,最起码也可以做到“欲说还休”的情感控制。无论悲与欢,只要适当放宽心胸,就能做到坦然面对。


听雨,听的是心情;听雨,听的是人生。听懂了雨的声音,就听懂了这个世界。同是听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际遇,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每一次听雨,都会有不同的故事,也会有不同的体味。美好过,坎坷过,拥有过,失去过,每次的回忆,都像一场雨。听来听去,最后终将归于平淡平静。渐渐地,我们都会老去,只是时间早晚。分分合合也是注定的必然,惟愿微笑面对。


2021年5月12号


《一剪梅·舟过吴江》

今天复习《一剪梅·舟过吴江》,原文如下: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简单的插一句,我的习诗录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诗词赏析,只是个人的学习记录,不会拘泥于修辞手法、字意解释,但会尽量忠实于原意。


这首词的大意是:那一年,宋朝都城被元攻破,山河破碎,春天本是美好的季节,诗人却不得不四处漂泊。途径吴江,那艘小船,载不动背井离乡的愁,在吴江上随风飘摇。诗人一腔亡国之痛,满怀羁旅春愁,正在无法排解的时候,迎面看到岸上酒肆的旗子在飘摇,似乎是在殷勤地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但是,诗人却无法停下流浪的脚步。继续往前走,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此时,哪有心情欣赏,收入眼底的全是悲风凄雨,“风又飘飘,雨又潇潇”,满目凄凉,令人烦恼。诗人不仅感慨,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哎!春光虽好,却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透,芭蕉又绿了,眼看春去夏又到。


南宋消亡之初,也就是公元1276年春,元军破临安后,词人开始流浪,在流浪途中,舟行流经吴江县的吴淞江时,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思乡之情以及伤国感怀,


这首词,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读后让人有“余言绕梁,三日不绝”的意味。最后那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最为精妙,传唱度极高。


2020年12月18号午


:


【本文标题和网址】少年游蒋捷翻译(少年游蒋捷诗词赏析) http://www.shijiazhuangseo.cn/qingganwanhui/2625.html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5月21日 星期日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