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十佳情感网 > 情感句子 >

苏轼赤壁赋表达的思想感情(苏轼赤壁赋表达的情感)

近期很多网友提问:苏轼赤壁赋表达的思想感情(苏轼赤壁赋表达的情感),小编整理了相关方面的答案,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9780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5分钟, 内容均可免费复制哦!


目录:

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到底写了个什么意思?

苏轼谪居黄州期间,一共创作了两首《念奴娇》词,《赤壁怀古》无疑是苏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杰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娇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词的一开始,就为所有人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长江水、赤壁石、历史风云人物逐一奔入眼底,立即唤起了所有人的思古幽情;乱、穿、惊、拍、卷,看似在大刀阔斧描摹长江水狂澜奔腾的骇人声势,其实是在极写历史之波诡云谲;不由使人对惊心动魄的赤壁古战场心生向往之情,一句“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明白无误的告诉读者,此赤壁非彼赤壁。


(据考证,赤壁战场位于湖北蒲圻县三十六公里之长江南岸处。苏轼贬谪黄州,所游的赤壁位于黄冈县城西门外,原名赤鼻,也称作赤鼻矶。清人朱日浚有诗道“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苏轼揣着聪明装糊涂,根本就是为了一吐思古之幽情的。


词的下半阙,重点描述了周郎指挥兵马大破曹军时候,还是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年纪。“小娇初嫁了”更是泛泛之言,不必当真去考证小娇是什么时候嫁的周郎。这样写,只是为了让周郎年少英雄的形象更加血肉丰满而已。“故国神游”人,后人先入为主的认为,既然写的是赤壁怀古,神游人自然是苏轼了;另有人则认为神游者其实是周郎。


笔者认为二者都有道理,身不能至,却心向往之的苏轼,神游的是蒲圻赤壁古战场; 早已殒身的周郎神游的是黄冈赤壁,因为这里有苏轼这个“自远方来”的知音。“笑我”的人,既是苏轼,也是周郎。周郎笑的是苏轼多情,这种多情是寄情山水的情;苏轼的自嘲则是笑自己华发早生,年纪一大把,却功业未遂。而周郎建功立业却是在“雄发英姿”的年纪。


以周瑜的年轻得志与自己老大一事无成,做一种鲜明的反衬,从而更加突出了词人在理想与现实矛盾中所产生的深沉慨叹。


就在所有人以为苏轼如此一比较,一定会黯然神伤时候,苏轼却笔锋一转,写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神来之笔。和永恒的江水、江月相比,短暂的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参照苏轼的前后《赤壁赋》阅读,在黄州谪居的几年中,奔五的苏轼已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喟叹。


岁月是把杀猪刀,当年雄发英姿挥斥方遒的周郎,而今安在哉?风云一时的历史人物,最终也只能是湮没在岁月的长河中!


词的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该词的总起,也是全词内容的总概括。它高屋建瓴,道出了江山如画、英雄功业与物是人非的感慨。婉转地有安慰自己:英雄尚且如此,何况凡夫俗子呢。与末句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遥相呼应,词中抒发的人生感叹,不仅见于始末,而且贯穿全篇。


“人生如梦”包含了苏轼的多少无奈?其中既有他的感慨,更多的则是表示其坚持理想、对虚名不萦怀的旷达态度。“一樽还酹江月”则表达了他并未被贫困击倒,这样讲不过是借酒浇胸中块垒,与江月为侣的孤独落寂而已。


苏轼人生如梦之叹,虽有其消极的一面,但仍有执着于理想、不甘沉沦的一面。元丰四年冬,当他得知宋军在西北大捷的消息后,抑制不住心底的兴奋,在《谢陈季常惠一揞巾》诗中,坦露心曲:“臂弓腰箭何时去?直上阴山取可汗”。身处江湖之远,苏轼仍时刻关注着军国重事,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怀,正是苏轼写作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深厚基础。


因此,苏轼词中虽有消极的感叹,但仍难掩其胸臆间激荡的豪情,读后具有使人热血沸腾、感奋向上的力量。


《赤壁赋》丨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

听音频,让全国最好的声音带你穿越回到少年


高中《语文》第2册 人教2006年版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此赋记叙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


从前后《赤壁赋》看苏轼,说说他的人生境遇和情感变化

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道:“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而后又在《后赤壁赋》里说道:“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这一前一后三个月之差,苏轼二游赤壁,作下了这两篇千古绝唱《赤壁赋》。


后人提到苏轼可能首先想到的便是他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它几乎是每一个受过义务教育的中国人刻在骨血里的词篇。然而,《前赤壁赋》同样也是一篇不朽的佳作,我在中学时代将其誊抄在最珍贵的书本上,日日夜夜揣摩其中真意,最后除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之句,常常出现在脑海中的便是苏轼其人泛舟赤壁时的场景。


一、悲天悯人

他命途多舛,是时代为他刻上了烙印,或许名士的一生必定波澜壮阔,或驰骋疆场,或进退庙堂,手里攥着天下读书人的殷切期盼,肩上扛着普通百姓的酱醋盐茶。


但是,粗读《后赤壁赋》,却远远没有《前赤壁赋》带给我的惊艳之感,《后赤壁赋》更像是一个普通人携友登高玩乐作诗的游记。但大师苏轼的篇章往往就出在一次看似不起眼的出行,觥筹交错之间诗篇即成,曲水流觞,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


金秋十月,木叶尽脱,苏子泛舟游于赤壁之上。饿了,便打些鱼,松江之鲈绝对称得上一壶好酒。可是好酒没有,便归而谋诸妇,原来佳酿早已备好,就等着苏轼来喝呢!如此佳肴美酒,明月清风,在船头卧看山门洞开已是不可多得设之乐。


但苏轼还不满足于此,于是乎他登高长啸,抬眼是壮阔苍穹,低头有深潭幽穴,不禁悲从中来。这让我想起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级而悲者矣。”我就在想:文人抒发的悲天悯人之情怀是否具有共通之处?


想必是有的,苏轼做此篇之时,正值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被贬黄州,人生抱负付诸东流,正如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此词作成之时苏轼可能没有想到多年后他也会成为人们口中的“千古风流人物”。


二、风流

尽管苏轼没有过多使用“风流”这一形容词,倒也波澜壮阔了一生。如果苏轼穿越时空看到我们的老师把他的人生路线在黑板上详尽描绘,不知会是喜还是嘲呢?我们回顾自己已经拥有的人生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点后悔,在很多事情的把控上可以做得更好,然而纠缠于细枝末节,自己总是不满足,然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总要从不纠结开始。


苏东坡这个人,快乐时很难说不快乐,不快乐时也难做快乐状。那么《后赤壁赋》中苏轼的状态到底是快乐还是不快乐呢?正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所言:“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矣。”无穷之乐可能只是醉酒之后的胡言乱语,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总会有不快乐的事来烦扰内心,如“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


只是苏轼在赤壁泛舟,所思所想似乎与“乐”或“不乐”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们只需要知道曾经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在某个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夜晚乘兴而归,做下美丽篇章供后人瞻仰就够了,其中所涉及到的关于宇宙人生问题的思考,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解答。


三、玄妙

庄周梦蝶,身在现实,心向虚幻。玄妙的中国人喜欢玄妙的思考,似乎只要带上这么一点就会为文章增色许多,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同样在苏轼的《后赤壁赋》中,我们也能瞥见那一丝玄妙的影子。


苏轼说:“觥筹交错间,有白鹤振翅而过。”就好似仙境里的仙人在向他招手,于是在他的梦境里面果然有一道士缥缈而至,其神秘之状让人不得不联想到现实中从水面掠过的仙鹤。这一点属实精妙,一下子就把人拉到现实与梦境之间的虚幻当中来,好像刚刚的一切都不过是梦幻泡影,如露如电,似雾似烟。


纵观苏轼的《后赤壁赋》,以现代汉语言文学的解读方法来看,开篇以人物故事为依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中间以优美的环境描写加之以高超的描写技术让读者啧啧称奇;最后以玄妙的梦境对所思所想进行完美地升华,不仅可以引发读者的广泛思考,还可以让自己的思想境地更上一层楼,吾以为妙绝!


四、贬谪

苏轼从中央被贬谪到地方的路上可能并不会想到他在黄州会创作出这么多脍炙人口的篇章,黄州的景象一如既往地破败,贬谪之地本来的面貌并没有令我们失望,流放之苦就应该在这样的地方被诗人揣摩,最后融化在一腔才情里才是。


我国的西北、西南等边陲地区向来是受到贬谪的文人志士流放的首选之地,既然如此,就不免会有许多志同道合之人汇聚在一起,大家谈论诗赋,饮酒作乐,泛舟湖上,登高长啸。


黄州也确实汇聚了许多文人,苏东坡在当时已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在文人当中的地位举重若轻。前后《赤壁赋》中就出现了吹洞箫者、倚歌而和者、谈古论今者和捉鱼打酒者等等。这么多能人志士围绕在苏东坡的周围,黄州优美的山山水水与诗人敏感的想象合二为一,日子便舒适许多。


五、精神

闲云野鹤的东坡梦里的仙人悄悄来了又悄悄走了,中国古代有托梦这一说法。道士入梦定是要做一些深入的分析和探讨,隐秘的预示与前途的明暗有时都仅仅只在这短短一梦里。野鹤象征着自由,它来去自如,了无痕迹,东坡的心性如此,在其位谋其政,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苏轼精神气质上的变化定然会引起写作风格上的变化,在这一时期为政治所累的文人似乎注定命途多舛,“拗相公”王安石在神宗年间掀起的腥风血雨注定波及旁人,而苏东坡又恰巧是知名度较高和直接率真的一位,因此受到的监视与揣度定要比旁人多出许多倍。


或许有人会问,像苏东坡这样的大文豪,难道不应该采取仰望的态度,把他高高地捧在艺术文化的神坛上,供后人瞻仰和膜拜的吗?“树欲静而风不止”苏东坡即使老老实实在黄州待一辈子,还是会有落井下石之人,在只言片语中揪出其所谓大逆不道之词,再稍加言语润色一番,传到皇帝耳中的就偏离本来面貌。


神宗皇帝其实是一名不算太坏的皇帝,他深知苏东坡的才华,但是在朝堂的尔虞我诈之间,这一点惜才之情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漫长的猜疑,这种猜疑不仅仅是针对苏东坡的。毕竟对于一个身处高位的皇帝来说,但凡有一颗想要进取的心,铲除异己,重振朝纲大概会让史官在在编写本朝历史时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六、环境的影响

由此可见苏轼所处的境遇并非他一手造成,而是有时局、选择、运气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是我高中时代忙里偷闲囫囵吞枣读过的作品,当时只觉得苏东坡远离朝堂,对于他本人来说是一个更好的去向,毕竟我们可以明显的感知,黄州秀美的风光让天地人生的意境更加开阔了。但是人一旦落到一个糟糕的境地,昔日的朋友真的会不离不弃吗?我们可以参见苏东坡写给朋友的文字: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患难时刻见真情。”虽为至理名言,但是这种落入俗套的说法似乎与文人士大夫之间的交情显得格格不入。惯常的思维让我们只晓得:“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君子之交淡如水”,却忽略了人文关怀的背后往往纠结着利益往来。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苏东坡的家眷好歹安然无恙,但一落千丈的身份难以不让人联想到日后可能伴随着的种种隐患。在人人自危的朝廷之上,马失前蹄往往代表着众叛亲离。东坡被迫流放的那一日可能并没有仔细思考以后的局面,将家人托付给弟弟子由,便匆匆上任。


七、小诗文有话说

人在低谷时遇到的困境,很多时候都会往更糟的一步发展,苏东坡就是其中一例。虽然黄州山水养活了苏东坡的文章,但是他心灵上的孤苦并不会直接在脍炙人口的诗句中显现出来。


世人大多数愿意相信世间的美好,于是把那些看似清新自然的文章都看做诗人内心的映射,其实那只是读者本人的情感需求在文章上的体现。我读前、后《赤壁赋》时就是如此,向往自由似乎是现代人的通病,但自由是有代价的。


就像苏轼来到黄州,自由洒脱的背后其实包藏着被贬谪之后的忍辱负重。还好他是一个文人,懂得如何排忧解难,有妙音,有美酒,有佳肴,有短暂的欢愉为生活增添色彩已是极不容易之事,懂得怎样进行自我救赎。


就像梦中的仙人,一掠而过的野鹤,我们大可以把它当做一种自我救赎。毕竟内心的自由比任何形式的束缚都要更高一层,它可以使人摆脱烦忧,超脱凡尘,去往极乐。


参考资料:《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苏东坡传》、《苏轼词传》


苏东坡低谷时写下的千古名篇《赤壁赋》,迷茫的时候看一看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


都会与苏东坡相遇。



作家余秋雨不止一次说过:


“我最喜欢的文人是苏轼,而在他的作品中,我最青睐的则是《赤壁赋》。”


公元1079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风光不再。


可他却在人生的最低谷,顿悟世事的无常,写下了千古名篇《赤壁赋》。


它是文学史上的高峰,更是我们前行路上的藏经阁,蕴含着苏东坡的智慧与格局。


晚君精选了其中最经典的5句话,读懂人生不再迷茫。


1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听过一句话,人生最大的难题,不是辨识人心,而是认清自己。


每个人在天地之间,都不过沧海一粟,不把自己看太重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清醒。


有一回,苏轼去乡下郊游。


在田间小路上,他遇到一个挑着担子的农妇。


两人各不相让,僵持不下。


于是,他就口出狂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农妇毫不示弱,当即就提出对对子,谁输谁让路。


然后立马出了上联:一担重泥挡子路。


苏轼犯了难,想了半晌也毫无头绪。


直到看见田里的农夫们哈哈大笑,他才受到启发,连忙答上一句:两旁夫子笑颜回。


他看着农妇,顿觉羞愧不已,立马给农妇让出了一条道。


古人云,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越有才华的人,越懂得谦逊低调。


余华受邀录制《朗读者》节目时,主持人夸他行文简练,是当代大家。


他却戏言,别人都说我的文章语言简洁,那是因为我认识的汉字少。


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中的神谕说,苏格拉底是雅典最聪明的人。


苏格拉底却反驳,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人这一生,谦卑基于见识,狂妄源于浅薄。


当你读过很多书,走过很长的路,见识到世界的广阔,就越能明白自己的渺小。


2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滚滚江水,看似奔腾而去,实际上并没有真正逝去。


正如月亮的圆缺,它按照周期变化,最终并未有增加或减少。


人生亦是如此,本就是不断地失去,又在失去中,不断地获得。


苏轼为人向来豪爽,好交友,家门前的访客总是络绎不绝。


可乌台诗案爆发后,过往与他交好的人,都受到了牵连。


他们为了保全自己,有人明哲保身,有人静观其变,还有人急着撇清关系。


看着曾经把酒言欢的好友们一个个背他而去,他内心的防线一点点崩塌。


就在这时,黄庭坚站了出来,他冒着赔上前程的风险,屡屡为苏轼上书求情。


当时黄庭坚身份低微,甚至还没见过苏轼的面,只是有过几次书信来往而已。


等到苏轼被贬黄州,他仍然毫不避讳,依旧四处为苏轼申诉奔波。


二人书信唱和,最后结为至交,颇有高山流水之意。


人生就是一趟长途列车,在旅途中总会有人离你而去。


但也不用害怕,人生有失之东隅的伤心,也会有收之桑榆的惊喜。


所谓失去,不过是为自己的内心腾出一个空子,把更重要的东西放进来。


有人离开,也自然会有更重要的人到来。


3


  •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如果从事物易变来看,天地万物时刻都在变化;但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世间一切皆永恒。


既然天地与我们每个人都同在,那又何必去羡慕旁人呢?


电视剧《请回答1988》中有这么一个桥段,让我感触颇深。


德善的父母总是不对付,互相嫌弃不说,还时常闹脾气。


在一个雨天,德善的父母各自撑着一把伞,去面馆吃饭。


邻桌有对夫妻,他们相互夹菜,有说有笑,恩爱有加。


德善母亲看着他们,又瞅一眼正狼吞虎咽自顾自吃着面的丈夫,就气不打出来。


她心里就想,跟别人换不了丈夫,好歹可以换一把好伞吧。


于是她故意拿走了旁边夫妻留在门口的伞。


哪知道出了门,才发现这是一把破伞。


原来看似幸福的夫妻俩,也有不为人知的心酸。


每个人的世界里,都下着一场自己的雪,飘落的雪花,藏着无数的委屈与烦恼。


只不过你习惯于站在自己的雪地里,一边抱怨天冷,一边艳羡他人的美丽雪景。


就像莫言说的:


人来到这世上,总会有许多的不如意,也会有许多的不公平;会有许多的失落,也会有许多的羡慕。




你羡慕我的自由,我羡慕你的约束;你羡慕我的车,我羡慕你的房;你羡慕我的工作,我羡慕你每天总有休息的时间。


很多时候,我们感到心累,不是自己过得有多差,而是源自一颗攀比之心。


要知道,幸福是过出来的,而不是比出来的。


做人,不羡慕,懂知足,自然才会欢喜常随,快乐如影随形。


4


  •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俗话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天地之间,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哪怕一分一毫也不要去拿取。


人生之苦,多数就在于强取一瓢而饮。


李健出道多年,很多综艺和商演都邀请他出头露面,经纪人也劝他多炒热度。


可都被他一一拒绝了,他说:


“争名夺利没意思。该出名时自会出名,强取热度不会有好结果。”


回归生活的他,除了喝茶读书,就是埋头创作,深耕音乐。


多年后,一向淡泊的李健,广受好评不说,还有了超高人气。


子曰:“君子不争,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属于你的东西,不争也来;不是你的东西,得到了也会失去。


生活中,我们看过了太多的人起高楼,宴宾客,可最后还是楼塌了。


说到底,一个人的塌房只是对强取名利的偿还。


不沉湎于得失,不汲汲于功名,微笑接受命运的馈赠,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5


  •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一天夜里,苏轼与好友杨世昌乘一叶扁舟,夜游赤壁。


看着三国时的折戟沉沙,想着自己被贬黄州的悲凉,心中愁云惨淡。


可这时江上一阵清风拂过,他抬头看见圆月高挂,心情陡然畅快起来。


原来,人生最好的享受,不是苦苦追求的功名利禄,而是触手可及的清风明月。


生活中,很多人觉得自己过得不好,只是我们习惯了给快乐标上价格。


年轻时,我们都曾告诉自己:


等以后月入多少多少,我一定会很开心;


等我买了房子买了车,我肯定会非常满足。


虽然口袋比年轻时鼓了不少,却也不曾寻见期待的那一份幸福。


其实,世上最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只是缺少一颗能感知幸福的心。


少不更事时,总以为钱能买到一切。


年岁渐长,才懂得真正难得的,是一颗感受快乐和品味生活的心。


无论得也好,失也好,能豁然开朗,就是美好的一天;


无论此刻有钱也好,没钱也罢,活在当下,无忧无虑,就是幸福美满的一生。



作家祝勇曾写道: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与苏东坡相遇。”


你在不经意间,就会触碰到他的琴弦,奏响人生境遇的共鸣。


他在低谷时写下的《赤壁赋》,文不过千字,却暗藏一本人生指南。


它能指点失意的人,重拾信心;也能告诫身处高峰的人,低调谦卑。


点个赞吧 ,读懂《赤壁赋》中这5句人生哲言,在风雨兼程的路上,愿你像苏东坡一样乐观豁达,一蓑烟雨任平生。


赤壁赋:穿越时光,亲近古人情感,回归自然本真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赤壁赋》就是这样一部能够破读破万卷,让每个读者的灵魂熠熠发光的文学巨著。自古以来,《赤壁赋》一直以来就是中国文学传世名篇。这部作品深刻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古代文化思想,展现了


穿越时光,亲近古人情感


苏轼作《赤壁赋》之时,正处在唐代末年。他以视角的抽象性,把游历于东汉末年赤壁之战中的故事完美地嵌入到文章之中。战略、智谋、胆略、智慧,还有历史人物之间的诗话,此类元素都在文章融合得天衣无缝。读者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通过阅读和思考,对历史和现实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回归自然本真


众所周知,水在中国宜静不宜动,而苏轼在《赤壁赋》中却以火攻之势,以波涛汹涌的江水,展现了自然与人在战争中的千钧一发的关系。苏轼将自己的思想自由和个性张扬写入海天苍茫的自然之中,用独特的角度与词汇语言,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的向往和自由的追求。这种闲逸的态度、自由的心态,更是人们在现代社会中一直所追求的。走进《赤壁赋》,就像步入另一种人生,“锥写檀心,牖栝如宫,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些言语,听起来如同歌词的感觉,配以动人的景色,让人们在诗意中感受到自然美的魅力。


熟悉我们内心的情感


《赤壁赋》中还有深刻感人的情感表达,相信许多读者都能从中找到心灵上的共鸣。苏轼公元1082年5月初到达黄州,几经辗转,才在故乡常州与兄弟会合,创作出了《赤壁赋》。这篇文章除了抒发了


总之,《赤壁赋》可以被看作是呈现中国文化高峰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读完《赤壁赋》之后,或许您会不自觉地回归到自然世界,回想起自己的生命和尘世,在深思熟虑中,找寻到内心的纯真与本真。阅读《赤壁赋》所带来的内心治愈和精神提升,能够扩展我们对于文学、文化和人生的认知边界,也能够帮助我们接触到更加有意义的人生层面。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赤壁赋》就是这样一部能够破读破万卷,让每个读者的灵魂熠熠发光的文学巨著。自古以来,《赤壁赋》一直以来就是中国文学传世名篇。这部作品深刻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古代文化思想,展现了


穿越时光,亲近古人情感


苏轼作《赤壁赋》之时,正处在唐代末年。他以视角的抽象性,把游历于东汉末年赤壁之战中的故事完美地嵌入到文章之中。战略、智谋、胆略、智慧,还有历史人物之间的诗话,此类元素都在文章融合得天衣无缝。读者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通过阅读和思考,对历史和现实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回归自然本真


众所周知,水在中国宜静不宜动,而苏轼在《赤壁赋》中却以火攻之势,以波涛汹涌的江水,展现了自然与人在战争中的千钧一发的关系。苏轼将自己的思想自由和个性张扬写入海天苍茫的自然之中,用独特的角度与词汇语言,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的向往和自由的追求。这种闲逸的态度、自由的心态,更是人们在现代社会中一直所追求的。走进《赤壁赋》,就像步入另一种人生,“锥写檀心,牖栝如宫,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些言语,听起来如同歌词的感觉,配以动人的景色,让人们在诗意中感受到自然美的魅力。


熟悉我们内心的情感


《赤壁赋》中还有深刻感人的情感表达,相信许多读者都能从中找到心灵上的共鸣。苏轼公元1082年5月初到达黄州,几经辗转,才在故乡常州与兄弟会合,创作出了《赤壁赋》。这篇文章除了抒发了


总之,《赤壁赋》可以被看作是呈现中国文化高峰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读完《赤壁赋》之后,或许您会不自觉地回归到自然世界,回想起自己的生命和尘世,在深思熟虑中,找寻到内心的纯真与本真。阅读《赤壁赋》所带来的内心治愈和精神提升,能够扩展我们对于文学、文化和人生的认知边界,也能够帮助我们接触到更加有意义的人生层面。


:


【本文标题和网址】苏轼赤壁赋表达的思想感情(苏轼赤壁赋表达的情感) http://www.shijiazhuangseo.cn/qingganwanhui/2721.html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5月23日 星期二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