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十佳情感网 > 情感句子 >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表达的情感(己亥杂诗龚自珍的思想感情)

近期很多网友提问: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表达的情感(己亥杂诗龚自珍的思想感情),小编整理了相关方面的答案,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9241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4分钟, 内容均可免费复制哦!


目录:

《己亥杂诗》备课:了解龚自珍体会爱国情怀,学习比喻含蓄表达

哈喽!友友们,欢迎来到“五年级(上)语文备课与课后练习点拨”系列!今天,云顶老师分享第12课古诗《己亥杂诗》的备课思路。


《己亥杂诗》是一首气势恢宏的诗,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忧虑和渴望变革的情感,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思路,学习这首诗。


一、诵读领会诗意

古诗语言高度凝炼、富有节奏,凝炼的字句中藏着意象和情感。学生可以自读古诗,把易错的字读准,如“恃”读“shì”,“喑”要和“暗”区别开,读“yīn”,“擞”要读“sǒu”。


含义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想象,还有反问自己,诗句中的表面意思理解吗?在表面意思背后还有什么含义。“风雷”不仅说自然现象,也在暗指国家的改革;“万马”表面写马,还暗指社会现状;“天公”暗指统治者。


二、了解时代背景和诗人生平

时代背景


清朝从1636年建国,到1921年政权被辛亥革命推翻,整个朝代维持168年。在乾隆末年, 乾隆帝好大喜功,大肆修建林园,政治腐败,统治者和权贵压榨和剥削百姓,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国势开始没落。


到嘉庆、道光时代,政治更加腐败,官场上,权贵们结党营私、卖官鬻爵、贿赂成风;文化上,进行思想禁锢,打压有识之士;对外上,闭关锁国,严禁和外国进行贸易往来。


清朝腐朽的高压统治激化了老百姓和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各地不断爆发反抗清朝残暴统治的农民起义,如林爽文起义、白莲教起义。


国际上,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工业革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越来越强大,需要寻找更多的生产原料和产品倾销地,这些国家对中国虎视眈眈,不断往清朝国家输入鸦片,套走大量的白银。


龚自珍简介


龚自珍于1792年(乾隆58年),出生在浙江一个世代官宦家庭,祖父龚禔身是进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父亲龚丽正也是进士,官至署江苏按察使。出生于良好的家庭,龚自珍很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十二三岁就能写诗作文。


可惜龚自珍仕途不顺,屡次参加科举不中,1829年,第六次参加会试,才考中贡士。后来因为针砭时弊,触犯了权贵,遭到权贵的打压排挤。


1839年,龚自珍就辞去了内阁中书一职,离京返乡,在返乡的路上,写下了315首忧国忧民的诗文,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


三、学习诗人的表现手法

这首诗在评述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现状,在评述中议论抒情,可是当时的社会不允许人们议论国家政治,诗人就用特别的意象来暗指社会。


“九州生气恃风雷”中,“风雷”自然现象预示要发生暴风雨,诗人以“风雷”比喻社会改革;“万马齐喑究可哀”中,“万马齐喑”明写许多马沉默不叫,用这个意象比喻“国家死气沉沉”。前两句运用借喻,诗人站在高处俯视人间,抒发哀叹和不满,非常有气势。


如果我们想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变得含蓄,深沉一点就可以学习诗人的手法。例如,我们要写田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用,我们可以不写运动员,用“羚羊”来表现:飞跃的羚羊,夺取奥运银牌。


再如我们写早晨刚露头的红太阳时,可以含蓄一点,把太阳写成“害羞的姑娘”:清晨的太阳,就如一个害羞的姑娘,脸是那么红,那么可爱。


学诗不仅要理解诗抒发的情感,不仅要背诵,更要领会语言表现形式,学会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


一首“霸气”的古诗,敢向天发问,其中两句成百年经典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


“ 诗人简介 ”



他叫龚自珍,清代著名诗人。


笔下佳作繁多,堪称清朝的“金句王”。


比如耳熟能详的: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并且,龚自珍还是一个赋诗狂人,他48岁那年因为心情不好,一口气写下315首诗。


即著名的《己亥杂诗》。


最重要的不是他能在一年内创作出这么多诗,而是这315首诗,全部都是佳作。


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其中一首。


龚自珍出生于官宦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官员,并且文学修养都极高。


包括龚自珍的母亲段驯,也有诗集和文集传世。


身在这样的环境里,龚自珍8岁就开始研究《经史》《大学》,13岁作《知觉辨》;15编年诗集。


中举后龚自珍出任内阁中书,与林则徐、李鸿章交好,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过世前,龚自珍还欲亲赴上海参加反抗外国侵略的战斗,遗憾的是在途中不幸病逝。


人们常说“虎父无犬子”,但对龚自珍而言却是相反。


他儿子龚橙曾给英国人做幕僚,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威妥玛为妾。


最可恨的是,龚橙就是那个引导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也败了他父亲一世英名。


清末民初金松岑、曾朴创作了一本著名的小说,题为《孽海花》,对龚自珍的情事多有记载,包括龚自珍的死因,也成了争议之事。


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他和清代女词人顾太清的情感纠葛,是清代最广为人知、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段秘闻,史称“丁香花公案”。


“ 诗文赏析 ”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摘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 其二百二十首》


龚自珍著名的315首己亥杂诗,写了平生、著述、交游等,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时政。


组诗运用多种手法,艺术风格多样,既有雄奇又有哀艳。


比如这首诗就是他暗指当朝的,作于道光十九年,即公元1839年。


此时正处于鸦片战争的前夕,清政府腐朽无能,就在龚自珍写下这首诗的前后,义律曾率军舰突然炮击九龙山口。


而龚自珍是心怀天下的,虽然已经辞官,但往返杭州两次接回家人后,已经准备好了加入反抗入侵的战斗中。


所以从创作背景可见,龚自珍写下这首诗时,内心是很悲愤的。


诗文大意为:


我中华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焕发勃勃生机,然而朝廷的作风却叫人深深感到悲哀;我想要劝上天重新振作起精神来,选拔人才的时候要不拘一格,让有能力的人得到重用。


己亥年:猪年,即公元1839年;


九州:代指中华,古九州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生气:生机勃勃;


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苏东坡《三马图赞引》中有:时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


喑:读yīn,缄默,不说话。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叙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深深表达了诗人沉痛的心情,九州风雷映衬万马齐喑,让那段历史变得更加沉重。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自己的郁郁不得志,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渴望报效家国的伟大情怀。


敢于向天发问,这是一种不屈服命运的精神,如果当时人人都有这样的霸气、豪气,我们又怎么会被帝国列强所折辱。


所以,这也是这两句诗能成不朽经典的主要原因。


如今,世界形势依然巧妙,但是因为有龚自珍这样的前人,我们不会再重蹈覆辙,受那样的欺辱了。


吾辈当继承前人的遗志,继续发扬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敢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 end -


阅读更多精彩图文:


这首宋词,三言两语就写清了人情世故,读透了可以洞悉人心


这首诗虽是写“女色”的,但是意境却极美,妙趣横生传千古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引自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9日)


  ——典出清朝·龚自珍《己亥杂诗》


  讲话原文:未来总是属于年青人的。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广大院士不仅要做科技创新的开拓者,更要做提携后学的领路人。“”


  释文:意思是我奉劝皇上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选取更多的人才。


己亥杂诗(五)鉴赏

己亥杂诗(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创作背景:


龚自珍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27岁考中乡试,29岁担任内阁中书,之后便屡试不第,直到38岁才考中进士。为官期间壮志难酬,受尽排挤,仕途不顺,于是在48岁(道光十九年1839年)时辞官难归。


在辞官南归又北上迎眷的往返途中,龚自珍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与吴虹生书)。就是他人生中著名的代表作——著名的巨型组诗《己亥杂诗》。


龚自珍作为近代史坛上异军突起的人物,其大型组诗《己亥杂诗》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创造,组诗不仅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时事等方方面面,对研究清代的历史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还叙述了


作品赏析:


前两句抒情叙事,诗人寓居京城多年,突然离别,愁绪满怀,但想到逃出桎梏的牢笼,也豪放洒脱。所以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无涯。相反相成的画面,正是诗人矛盾心境的写照。


后两句笔锋一转,以落花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代落花立言,表明心志。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脱离花枝的花。虽然脱离花枝,但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作春泥,也要培育美丽的春花。


落花解析:


陈莉莉在论文“龚自珍《己亥杂诗》研究”中写道:龚自珍喜欢花,在诗词中多次使用“花”字,而在其诗词中有个独具个性特色的意象,即是“落花”。落花自古便有伤春之意,意味着春天的逝去,从更深层面上来说,也表达对青春的珍惜和悲悯、容颜的老去,演绎出的是缠绵的哀叹和悠悠的惋惜。朱奇志先生认为开风气之先的龚自珍对“落花”意象进行了全新的解读,赋予其新的生命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他认为“落花”是活色生香的生命存在;其次,“落花”唤起美好的生命畅想,第三,落花是生命的激情时刻。


邹先进先生在《龚自珍诗的审美意象与浪漫风格》中提到,龚自珍诗中的落花意象,继承着古典诗歌中的落花意象所蕴含的那种对逝去的春光的惋惜,对逝去的美好年华和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哀伤,同时指出,作为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龚自珍在落花意象上也有自己独特的寄托。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在带有总结性的最后诗集《己亥杂诗》中,以各种形式写到花的作品有50首,诗人借花,特别是“落花”来吐露自己的心声。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第三首和第五首。


即使有无限的惆怅思绪,也要化作春泥去护育下一代的鲜花。在广阔无边的离愁当中,看着夕阳西下,离开京城,将与朝廷远隔天涯,即使离开朝廷,诗人也未曾消沉,而是展开了另一种新的心境,想着替国家培育下一代的人才。辞官还乡后的龚自珍建立私立学校,并亲自执教,践行着培养下一代人才的愿望。


陈铭先生曾批评以龚自珍为代表的民主主义启蒙时期的一代人,他们依赖于现存社会,又要变革现存社会,二者的内在矛盾决定了他们变革的不彻底性。所以落花与护花之间的反复交错弥漫着孤独感,也奠定了龚诗悲情的基调。邹先进先生持不同观点,他认为,龚自珍的“落花”所表现的是进步和博大的精神,使其超越个人命运的痛苦,在“落花”上寄托了自己执着的“淑世精神”,带有悲剧意味的牺牲精神。其实,《己亥杂诗》中的落花意识不只是失意和绝望,一方面龚自珍忍受着自己已成落花的事实和命运,另一方面诗人仍抱有化为泥土培育下一代鲜花的意志。因此“落花”基于龚自珍和《己亥杂诗》来说,是辞官的失落,更是为民济世的奉献与执着。


五年级上册爱国古诗三首,教师笔记帮助孩子理解并体会诗歌感情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以“爱国情怀”为主题。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四单元的开篇《古诗三首》由宋代陆游的《示儿》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和清代的龚自珍《己亥杂诗》三首诗组成,这三首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在学习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一、课前预习有两个任务。


(1)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关注诗人生平资料,生活的朝代背景。


相关资料的收集了解是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感情的催化剂,也培养了学生有目的查找、运用资料的能力。


1.陆游:幼年时正当金兵侵入中原,他的一家长期过着逃难生活,在家里又受到很多的爱国教育,早就树立了抗金复国的理想。在公元1163年,他给南宋抗金名将张浚策划北伐,不幸北伐失败,陆游被罢免官职。过了七年,游又到四川参加王炎的抗金军队,在抗金最前线活动了一个时期,军队生活大大丰富了他的诗歌内容。他一生都在坚持抗金复国的主张,遭到主和当权派的忌恨,打压,到去世前都没能实现理想。(选自《宋词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2.北宋灭亡:北宋的京城在开封(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京城内商业繁华,许多街道商店清晨便开始营业,直至半夜方歇,有些饮食店甚至通宵营业。


在北宋宣和六年十月,金太宗下诏侵宋,从燕京南下,越过今天 的河北保定,进攻河北定州。十二月,宋徽宗才收到消息,随即任命太子赵恒为开封牧,让他守城,并禅位给赵恒,是为钦宗。自己则向南逃窜。


靖康元年正月,金兵渡过黄河南下,攻至开封城下,十一月,宋军大败,开封城被金兵占领,宋徽宗,宋钦宗都被金兵俘虏,押送北上。先后两次将皇室直系宗族和后妃等四百多人全部押带回金,北宋灭亡。


3.南宋偏安: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后,赵构即位,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1138年建都临安府,今天的杭州。南宋立足江南,实行降金求和国策,朝廷大多官员只图自己享乐,不想为复国而战。在1141年,宋金订立绍兴和议,岳飞被杀害后,秦桧擅权,迫害抗金派,任用奸佞,朝廷一片乌烟瘴气。(2、3资料均选自陈振《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有改动)


4.清代的政治控制:清廷以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地位入主中原,面对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民,维持满族统治的取向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统治手段,构成了前代所没有的对汉族人民的政治高压局面,清廷严厉地控制着汉族士大夫的政治活动。屡兴文字 大狱是这种高压统治 的表现之一。


布置学生课前自已搜集资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示搜集资料的方向,并提醒学生注意资料的准确性。


(2)读对生字音,识记生字形,读好古诗


“乃”的声母是鼻音"n"; “恃”是翘舌音" shì",注意与“持”chì的区分;”喑”读”yīn” 注意与”暗”àn的区分;”擞”是平舌音, sǒu;“己亥”读“jǐ hài”,不能读成“jǐ gāi”。


“家祭”的“祭”,上面有两点,不是“夕”;“熏”字上半部分不要写成“重”本字横画多,要注意上下间距,第二横最长;“哀”与“衰”的区别要看清;“乃”字书写时注意笔顺,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


初读古诗时,读正确,通顺。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停顿,通过自读能懂得一些大意,可以把握住诗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练读。


二、读诗题理解古诗,从诗题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有什么疑问。


如,《示儿》一诗的题目点明了这首诗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父亲为什么给儿子写诗?写了什么?


《题临安邸》的题目点明了写诗的地点,引导学生思考:临安是什么地方,


《己亥杂诗》的题目点明了诗歌的写作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让


要引导学生把从诗题中获取的信息和理解古诗联系起来。


三、结合资料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感情。


学生们收集的资料,有的可以放在理解整首诗之前,出示诗人生平和写诗的历史事件。


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诗歌关键词句时使用资料,比如《示儿》一诗,体会“但悲”的意思,可以结合北宋灭亡的资料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临终前放不下的究竟是什么事,悲什么?


教学“西湖歌舞几时休”一句,结合南宋偏安的资料,了解达官贵人在 这里不是商讨恢复中原大计,而是寻欢作乐,理解


教学《己亥杂诗》时“万马齐喑”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结合清朝的文字狱统治的资料来理解,从而让学生明白


四、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深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怀的感悟。


《示儿》,前两句诗比较直白,结合注释学生可以知道大意。学生可围绕“万事空”进行思考,为后面理解“但悲”的事情作好铺垫。结合整首诗的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想象,如陆游写这首诗时的状态、神情、心理活动,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与诗人共鸣,理解他对祖国执着、深沉、热烈、真挚的爱,对收复失地,平定中原的殷切期望。


《题晚安邸》,学生借助课文插图或课件,结合“山外山”“楼外楼”,想象画面:美丽的西子湖畔,青山连青山,高楼接高楼,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围绕后两句想象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的所作所为, 学生感悟:诗人是触景伤情,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偷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


《己亥杂诗》,学生根据前两句诗中提供的意象,想象风雷欲来、一切生气勃勃的山河壮景,而在这充满生机的场景中,马儿却低着头不敢鸣叫,从而体会诗人内心的愤懑。后两句诗可以想象诗人与天公对话的场景,体会诗人改革决心和气魄。


五、感情朗读,背诵。


古诗教学,朗读是贯穿教学始终的。学生在准确把握古诗感悟基调的基础上,将诗人的思想入情入境地朗诵出来。《示儿》要把诗人的沉郁和收复山河的渴望读出来。《题临安邸》要读出诗人对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悲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己亥杂诗》读出诗人对万马齐喑的痛心疾首和对社会改革的期盼。要读出音韵美和情感。


最后熟读成诵,要沉入诗中背诵,不能只图快而忽视古诗情感的表达。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以“爱国情怀”为主题。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四单元的开篇《古诗三首》由宋代陆游的《示儿》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和清代的龚自珍《己亥杂诗》三首诗组成,这三首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在学习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一、课前预习有两个任务。


(1)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关注诗人生平资料,生活的朝代背景。


相关资料的收集了解是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感情的催化剂,也培养了学生有目的查找、运用资料的能力。


1.陆游:幼年时正当金兵侵入中原,他的一家长期过着逃难生活,在家里又受到很多的爱国教育,早就树立了抗金复国的理想。在公元1163年,他给南宋抗金名将张浚策划北伐,不幸北伐失败,陆游被罢免官职。过了七年,游又到四川参加王炎的抗金军队,在抗金最前线活动了一个时期,军队生活大大丰富了他的诗歌内容。他一生都在坚持抗金复国的主张,遭到主和当权派的忌恨,打压,到去世前都没能实现理想。(选自《宋词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2.北宋灭亡:北宋的京城在开封(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京城内商业繁华,许多街道商店清晨便开始营业,直至半夜方歇,有些饮食店甚至通宵营业。


在北宋宣和六年十月,金太宗下诏侵宋,从燕京南下,越过今天 的河北保定,进攻河北定州。十二月,宋徽宗才收到消息,随即任命太子赵恒为开封牧,让他守城,并禅位给赵恒,是为钦宗。自己则向南逃窜。


靖康元年正月,金兵渡过黄河南下,攻至开封城下,十一月,宋军大败,开封城被金兵占领,宋徽宗,宋钦宗都被金兵俘虏,押送北上。先后两次将皇室直系宗族和后妃等四百多人全部押带回金,北宋灭亡。


3.南宋偏安: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后,赵构即位,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1138年建都临安府,今天的杭州。南宋立足江南,实行降金求和国策,朝廷大多官员只图自己享乐,不想为复国而战。在1141年,宋金订立绍兴和议,岳飞被杀害后,秦桧擅权,迫害抗金派,任用奸佞,朝廷一片乌烟瘴气。(2、3资料均选自陈振《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有改动)


4.清代的政治控制:清廷以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地位入主中原,面对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民,维持满族统治的取向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统治手段,构成了前代所没有的对汉族人民的政治高压局面,清廷严厉地控制着汉族士大夫的政治活动。屡兴文字 大狱是这种高压统治 的表现之一。


布置学生课前自已搜集资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示搜集资料的方向,并提醒学生注意资料的准确性。


(2)读对生字音,识记生字形,读好古诗


“乃”的声母是鼻音"n"; “恃”是翘舌音" shì",注意与“持”chì的区分;”喑”读”yīn” 注意与”暗”àn的区分;”擞”是平舌音, sǒu;“己亥”读“jǐ hài”,不能读成“jǐ gāi”。


“家祭”的“祭”,上面有两点,不是“夕”;“熏”字上半部分不要写成“重”本字横画多,要注意上下间距,第二横最长;“哀”与“衰”的区别要看清;“乃”字书写时注意笔顺,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


初读古诗时,读正确,通顺。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停顿,通过自读能懂得一些大意,可以把握住诗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练读。


二、读诗题理解古诗,从诗题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有什么疑问。


如,《示儿》一诗的题目点明了这首诗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父亲为什么给儿子写诗?写了什么?


《题临安邸》的题目点明了写诗的地点,引导学生思考:临安是什么地方,


《己亥杂诗》的题目点明了诗歌的写作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让


要引导学生把从诗题中获取的信息和理解古诗联系起来。


三、结合资料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感情。


学生们收集的资料,有的可以放在理解整首诗之前,出示诗人生平和写诗的历史事件。


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诗歌关键词句时使用资料,比如《示儿》一诗,体会“但悲”的意思,可以结合北宋灭亡的资料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临终前放不下的究竟是什么事,悲什么?


教学“西湖歌舞几时休”一句,结合南宋偏安的资料,了解达官贵人在 这里不是商讨恢复中原大计,而是寻欢作乐,理解


教学《己亥杂诗》时“万马齐喑”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结合清朝的文字狱统治的资料来理解,从而让学生明白


四、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深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怀的感悟。


《示儿》,前两句诗比较直白,结合注释学生可以知道大意。学生可围绕“万事空”进行思考,为后面理解“但悲”的事情作好铺垫。结合整首诗的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想象,如陆游写这首诗时的状态、神情、心理活动,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与诗人共鸣,理解他对祖国执着、深沉、热烈、真挚的爱,对收复失地,平定中原的殷切期望。


《题晚安邸》,学生借助课文插图或课件,结合“山外山”“楼外楼”,想象画面:美丽的西子湖畔,青山连青山,高楼接高楼,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围绕后两句想象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的所作所为, 学生感悟:诗人是触景伤情,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偷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


《己亥杂诗》,学生根据前两句诗中提供的意象,想象风雷欲来、一切生气勃勃的山河壮景,而在这充满生机的场景中,马儿却低着头不敢鸣叫,从而体会诗人内心的愤懑。后两句诗可以想象诗人与天公对话的场景,体会诗人改革决心和气魄。


五、感情朗读,背诵。


古诗教学,朗读是贯穿教学始终的。学生在准确把握古诗感悟基调的基础上,将诗人的思想入情入境地朗诵出来。《示儿》要把诗人的沉郁和收复山河的渴望读出来。《题临安邸》要读出诗人对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悲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己亥杂诗》读出诗人对万马齐喑的痛心疾首和对社会改革的期盼。要读出音韵美和情感。


最后熟读成诵,要沉入诗中背诵,不能只图快而忽视古诗情感的表达。


:


【本文标题和网址】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表达的情感(己亥杂诗龚自珍的思想感情) http://www.shijiazhuangseo.cn/qingganwanhui/2716.html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5月23日 星期二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