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十佳情感网 > 情感句子 >

辛弃疾西江月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辛弃疾的诗抒发的情感)

近期很多网友提问:辛弃疾西江月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辛弃疾的诗抒发的情感),小编整理了相关方面的答案,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5216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39分钟, 内容均可免费复制哦!


目录:

10首经典《西江月》,一首一个名句,最爱苏轼和辛弃疾的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其调名有可能取自李白《苏台览古》的诗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西江月”调大致形成于唐五代时期,最初为民间流行歌曲,到了两宋时,《西江月》词调的格律、音韵、句式等得以发展与统一,依调填制的词作蜂拥而出。




苏轼、辛弃疾等诸多宋词大家都有不少《西江月》词流传于世,其中不乏流传千古之佳作。




今天,诗词君推荐10首经典的《西江月》,一起体会西江月中的悲欢离合吧!






  • 最恬静自然的《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明月清风,鹊起蝉鸣,极其寻常的农家风景,在辛弃疾妙笔组合下,显得格外清新雅致。




伴随着稻田里此起彼伏的蛙声,飘来了阵阵稻花香,想必到了秋天,一定会有所收获,想到此,词人的心情也跟着愉悦起来。




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 最狂放的《西江月》: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



《西江月·断送一生惟有》


宋·黄庭坚




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坐客欲得小词,援笔为赋。




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


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




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


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




这是一首戒酒词。




黄庭坚本来是想戒酒,可后来又感慨地说,花像病了一样那么瘦弱,春天这么多忧愁无法排遣。干脆吧,酒杯都送到手里,还是别留着它了,喝吧。管什么月斜人散呢!




全词以






  • 最悠闲的《西江月》: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宋·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乾道三年,张孝祥离开长沙乘舟北上,途经洞庭湖畔的黄陵山,遇风受阻,创作了这首词。




上片写行船遇风受阻,泊舟山下的所见与感受,下片写停船后




虽然被风阻拦了行程,可张孝祥却丝毫不沮丧,他欣赏起了沿途的风景,还说明日风停了景色会更好,今晚在湖上露宿又有何妨?可见张孝祥安闲自在的心境。






  • 最彻悟的《西江月》:止因贪此恋荣华,便有如今事也。



《西江月·八十一年往事》


北宋·蔡京




八十一年往事,四千里外无家。


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下。




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几度宣麻。


止因贪此恋荣华,便有如今事也。




这是一首绝命词。蔡京是北宋的大奸臣,1126年他被贬潭州,并在这里去世。




暮年被贬,真是凄惨,在人生的最后一刻,蔡京追忆昔日荣华,充满感慨。最后两句写




这首小令虽然只有八句,思想内容却很丰富,既有






  • 最苦闷的《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此词反映了




上片写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下片写悲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




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 最豪情的《西江月》: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宋·刘过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


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公元1204年(宋宁宗嘉泰四年)韩侂胄定议伐金,刘过写下此词表达支持之情。




上半阕写有利于北伐的大好形势,说堂上有善谋的贤臣,边疆有能战的将士;下半阕由全国形势说到韩侂胄本人。全词表达了词人对国家的热爱和胜利在握的豪情和壮志。




该词运用很多口语化、散文化的句子,大有以文为词的倾向,读来朗朗上口,更增加了词的魅力。全词语言流畅、气势磅礴。






  • 最温柔的《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宋·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这是一首艳情词。上片写宴会所遇舞妓的美姿,下片写对她的恋情。




它不从正面描写那个姑娘长得多么美,只是从发髻上、脸粉上,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个淡雅绝俗的美人形象;然后又在体态上、舞姿上加以渲染:“飞絮游丝无定”,连用两个比喻把她的轻歌曼舞的神态表现出来。




这首小令只幅之内把惊艳、钟情到追念的全过程都反映出来,而又能含蓄不尽,给人们留下想象的余地,写法别致。





  • 最感慨的《西江月》: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宋·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这首小词以散文语句入词,表现了词人暮年对世情的一种彻悟,流露出一种闲适旷远的风致。




起首二句是饱含辛酸的笔触,形象地表达了结语两句,则又是天道无常,陷入更深的叹息。




全词对仗工整,比喻熨贴而自然,自然流转,若不经意,如骏马注坡,一气直下,上下文的议论,亦使得对应句尤其清新有趣。






  • 最感伤的《西江月》: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西江月·平山堂》


宋·苏轼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欧阳修是苏轼的恩师,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任职时,修建了平山堂。




苏轼第三次来到平山堂时,欧阳修早已仙逝,而堂上仍留有他遒劲的手迹,更让人心生缅怀之念,因作此词。




此词上片写






  • 最缠绵的《西江月》: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



《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


宋·贺铸




携手看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


临分少伫已伥伥,此段不堪回想。




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


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在孤舟枕上。




此词写与情人的别后相思。




上片追忆昔日欢会的情景。其中“携手看花”、“扶肩待月”言其感情之深。后二句写别时即“已伥伥”,而今回想自当是更为悲伤凄婉。下片抒别后的相思之情。




全词用笔句句紧逼,用意层层深入,沉郁顿挫,情厚意婉,将主人公与恋人的别后相思之情抒写得淋漓尽致。不愧为爱情词中的佳作。






这10首经典的《西江月》,哪一首最让人欣喜呢?留言区告诉诗词君吧!


辛弃疾最经典的10首宋词,每一首都是千古绝唱,值得一读再读



他,文能挥笔填词,武能上马杀敌;


他,被称为“词中之龙”,


他,一生赤子,追求收复山河;


他,是与苏轼齐名的豪放派词人;


他是辛弃疾。




辛弃疾一生怀着赤子之心,想要收复失地,恢复旧山河,却一生未能如愿,死前依然含恨,令人可悲可叹。




斯人已逝,惟有他的词作,依然流传,诉说着他的梦想与悲伤。




诗词君分享辛弃疾最经典的十首诗词,一起体会辛弃疾的激昂与梦想。






1、最豪壮悲凉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明代文学家杨慎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写下这首词时,辛弃疾66岁了,北伐抗金又有了新动作,迟暮的辛弃疾当然支持,可是,又充满了担忧。




一首词中,三个历史人物,七个典故,将辛弃疾的壮志与担忧尽数道出。




辛弃疾盼望着北伐能够成功,可对于北伐的冒进充满了担忧。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一生都在为国着想,一生都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这就是辛弃疾。






2、最动人的爱情词:《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写豪放词,辛弃疾是一把好手,写起爱情词来,辛弃疾也是信手拈来。




这是一个元宵之夜,火树银花,宝马香车,通宵达旦的游乐,好不欢乐。




就在这时,词人遇见了一女子,那是他在梦里寻找了千百次的人,一朝相见,惊喜不言而喻。




“遗世独立”的美人,是真美女,还是心中的理想,我们不得而知。




从此,在中国文学史上,多了一个美丽的相遇,在中国人的心里印下一个美好的记忆。






3、最壮怀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做梦都在打仗,醉酒时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醒来军营中已响起了嘹亮的号角声。




在梦里拼杀,在醉中舞剑,上场杀敌的心深入到他的灵魂里。




词中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最后一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再豪迈的将军,再豪情的壮志,在现实面前,却也只剩下悲伤和遗憾。


现实中的无法实现的,只能去梦里找寻吧!






4、最清新的田园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




上饶风景优美,辛弃疾写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词,这首就是其中的杰作。




这是一个平和的夏夜,一路行来,有清风、明月、疏星、微雨,也有鹊声、蝉声,还闻到了稻花香。走得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识的小店,可以进去歇歇脚,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在上饶,那宁静的乡村,治愈了辛弃疾的悲伤。






5、最令人伤怀的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宋孝宗淳熙年间,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




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中年人的心绪,即便过去了千年,依然能引起共鸣。






6、最岁月静好的词:《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在文学史上,写家庭诗的太少了,而辛弃疾就留下一首千古名作。




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通过简单的情节安排,词人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




谁人不羡慕辛弃疾笔下的这一家五口的生活呢?




在岁月的长河中,唯有家人,能治愈所有悲伤。






7、最气魄雄大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晚年时,有很强的孙权情结。在他的词中,孙权出现得越来越多。



作为东吴之主,孙权青年之龄守住江东,成为一方之主,这一点令辛弃疾佩服,而这也是他对同宋朝廷的希望。




全词怀念称赞孙权,意在表达对南宋朝廷苟安的不满。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




怀念过去,多是对现实的不满,辛弃疾是如此,你呢?






8、最矛盾的词:《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是一首非常矛盾的诗,有人评价八个字:肝肠似火,色貌如花。




这是一首忧时感世之作。词中表层写的是美女伤春、蛾眉遭妒,实际上是




将对国家的担忧,政治的失意,通过爱情典故透出,真是披着婉约皮,说着豪杰梦。




真是不得不佩服辛弃疾的水平。




不管披着怎样的皮,内心的真实想法,永远是藏不住的。






9、最沉痛悲愤的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二十三岁南归,想在建一番功业,可是,南归八九年了,一直担任闲散的小官。




这一天,他登上建康的赏心亭,极目远望祖国的山川风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满怀壮志而老大无成,于是写下一首《水龙吟》词。




此词上片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下片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热泪。




时光逝去了,岁月老了,人也老了,理想还未实现,还有谁为我擦去英雄的热泪呢?




没有人理解自己时,最让人感到孤独!






10、最伤感的词作:《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这是一首回忆少年的诗,写下这首诗时,辛弃疾已经六十岁了。




这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大谈特谈建功立业的事,辛弃疾不由回想起了自己年青时的事。




那时候,青春年少的辛弃疾统率着千军万马,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而今,岁月流逝,青丝变成白发,而曾经的理想却已然无法实现了。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凄凉无比,将那曾经的梦想埋起来吧,还是考虑下当下的生活吧!




每一个被梦想抛弃的人,都能理解辛弃疾的悲伤。








在整个文学史上,辛弃疾都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




他文武双全,本是一个上阵杀敌的大将,却因为时运不济,而终身落寞,将滚滚热血写入词中。




战场上少了一个大将,词史中多了一位英豪。




可如果时间能够重来,辛弃疾的梦想还是驰骋沙场,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每日一词《西江月 遣兴》赏析



西江月 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译文】


醉后且恣意欢笑,要发愁哪有工夫。近来才觉得古人的书,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


昨天夜里醉倒在松边,问松:“我醉得怎样?”(恍惚中)只疑心松树要来扶我,用手推松说:“去!”


【赏析】


这首词表面上看去是抒发悠闲的心情,其实是一首悲愤之作。


首二句词人故作旷达语,说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他没那闲工夫发愁。通篇“醉”字出现了三次,难道词人真的愿意终日沉湎醉乡吗?不。其实这是牢骚人语,是反话,骨子里是说忧愁太多,愁也愁不完。词人的主张一直备受压抑,英雄无用武之地,正愁绪满腹,喝酒只是为了借酒浇愁,才不至于终日愁思满腹。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说古书无用,看似醉言醉语,其实也是愤懑之语。《孟子·尽心下 》言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本意是说古书上的话难免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不可盲目相信。辛弃疾翻用此语,另有一层含义:尽管古书上有许多“至理”,现在却行不通,现实与古书中的描述相差太大,所以词人说古人之书无用,以此表达心中对现实的不满。


下片则以散文的句法写出了一个极富戏剧化的场景:词人已经酩酊大醉了,竟然跟松树说起话来。他问松自己醉得怎么样,见松摇动,只当是松树要扶他起来,便用手推开松树,并厉声喝道:“去!”描写生动传神,一个摇摇晃晃的醉汉宛在眼前。词人倔强的性格,也在这一场景中表露无遗。


这首小令突破了词的一般写作风格,以散文的手法入词,灵活多变,将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辛弃疾很经典的一首词,意境美诗意浓有哲理,值得一读再读

农村的夜晚,总是能看到月挂枝头,倘若不能感同身受,便失去诸多乐趣。只是这看似平淡的景,又凭什么流传千古?


鹊本枝头成家,奈何明月似挂枝头,只一瞬,便惊飞了鹊鸟。夜晚的蝉鸣清幽,不似白天那么聒噪,清风吹来,蝉鸣夜间。而这秋季里,稻花到处飘香,仿若农人相互谈论今秋又丰收,想起这些,不由得喜笑颜开。




田家附近处处蛙声,天空上星光点点,不一会,在山那边下起了小雨,此刻若无惧风雨,则正好游戏于山水之间,任凭雨来雨去,寻一处茅店,再绕过前面的一座小桥就可以看得见。


这是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意境。


1180年,四十一岁的辛弃疾再次任隆兴(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时,拟在上饶建园林式的庄园,安置家人定居。第二年春,带湖新居和庄园开工兴建。他根据带湖四周的地形地势,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因此,他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


他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果然,同年十一月,他受奸臣排挤,官职被罢,辛弃疾回到上饶,新居正好落成,于是他开始了闲居生活,时间长达约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即是其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山水田园一直是文人向往的心灵归宿,不是因为他们喜欢吃苦,而是因为田园实在有很多的乐趣。在这里,辛弃疾笔下的惊鹊、鸣蝉、青蛙、茅社,有一种天然的亲切和舒适。我们从这首词里可以看得出他对当前的美景和当下的生活是非常喜欢的。


词的上片主要描写了乡村夏夜之景。


首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风、月、蝉、鹊本是极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辛弃疾一润色,就不平常了。鸟雀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上,初秋的月光突然明亮得惊醒它,“嗖”的一声,鹊儿惊飞,别枝摇曳。听惯了盛夏白天的蝉鸣,突然在凉爽的夜风中再次相遇,情感全然不同了,清风明月之中,除了虫鸣鸟叫,就只剩下了一个散步的人,这样的情景是何等的清幽。


接下来的两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则是对农村田野风光的突出描写。即田野里弥漫着稻谷的香气,人们谈论着即将丰收的年景。耳边则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争说丰收年。由此可见,辛弃疾这里的夏夜景色不仅美,还能带给人们幸福的感受。这个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也透露了辛弃疾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与关心。


词的下片,写欲雨时的夏夜风光。


首两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写天空远处有几颗稀疏的星星,可见近处已经抹上了微云,看不见星星了。所以山前不觉飘落下来几点小雨。这就把夏季气候的特点很自然地表现出来。五代卢延让《松门寺》诗:“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也是用“七八个星”来写雨前的天象。


接着两句:“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现。”含着一句一转的意思。词人依稀记得,过去经过此地,在那丛林边社庙附近是有个茅店的,那里正好是避雨之所,可如今怎不见?正在焦急之际,道路转弯,走过溪上小桥,茅店果真突现在眼前。这里兼有“出乎意外”和“不出所料”的双层含义,写来耐人寻味,它巧妙地写出了词人从疑虑到欣喜的复杂心理变化,与陆游诗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


综观辛弃疾的这首词,语言朴实无华,所描写的景物也极其平凡,但是在平淡中却充满着农村生活气息,将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景色展现的淋漓尽致。读着这首词,你会感到自己离开了喧嚣的城市,走在你所熟悉的乡间小路上。


这一路上有鹊声、蝉声、人语声、蛙鸣声,宛如一曲曲动人的天籁之音;这一路上还有清风、明月、稻香,处处都是美好的景象;这一路上,时而月朗星稀,时而山前疏雨,但也有“柳暗花明”的惊喜,寓意我们的人生虽然荆棘密布,但总有光明的前景在前方等着我们。所以这首词不仅有浓浓的诗意,还蕴含丰富的哲理,值得一读再读。


六年级部编版语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课稿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上饶时的一篇名作。它以自然朴素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一幅鲜明逼真的田野风光图。


我对这节课的定位是:以诵读来“帮助”解析。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概括起来为三个字,即:读、品、悟


从教学目标的三维目标形式来说,即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朗读,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


三、说重难点:


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怀。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对六年级学习诗词的要求:“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想象等来体现作品的内容和感情。”考虑到本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课堂活动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品读词文,通过想象,把平面的词句想象成为一幅鲜活的画面,一幕立体的场景,进而理解词句的内涵,体会词中的情感。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


五、说教学过程:


结合《课标》要求、我设想了五字课堂教学模式。


1、导


通过曲调《破阵子》和《西江月》的对比,使学生了解词牌名都有自己固定的格式。选择什么样的词牌名就决定了词的风格。


2、读


让学生在诵读中“看见”另一片天空,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实现对古诗词大意的把握。另外,悟诗人之情,要读懂诗词的景,词的意境就呈现在眼前了。


3、赏


赏析古诗词,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趣和意蕴。以诵读想象来“帮助”赏析,带学生感受词的意境美。


4、悟


在赏析中,体会此人对景的喜爱之情和期盼丰年的喜悦之情。


5、写


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出来,做到文景合一,身临其境。


六、说板书:


根据板书的科学性、直观性、艺术性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板书。此设计内容精炼,条理分明,既显示了课文的结构,展示了课文主要内容,又主题突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景(美)情(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课稿二


一、文本解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田园诗作之一。在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欣赏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短短几十个字,却为我们营造出一个清新可人的夏夜无眠的意境。它语言自然朴素,一改辛词豪放不羁,金戈铁马的气势,以清新、带着泥土的芳香,让我们看到了一幅鲜明逼真的田野风光图。辛弃疾曾两次罢官,四十二岁至六十二岁,隐居在上饶(今属江西省)的带湖,前后将近二十年,当时的辛弃疾潜心研读庄子和陶潜的的文章。这首词与《清平乐村居》都是词人在这个时期写的。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黄沙,就是黄沙岭,在上饶西部。词中描写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上片写的大约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词人在夜行中见到、听到这一切,他内心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这些描写在艺术上也是很动人的。从一方面看,词人正是用农村夏夜里特有的声音蝉鸣、鹊啼、蛙叫、人声来渲染欢乐的气氛;从另一方面看,这些声音又全都是从夜行人的听觉中反映出来的,他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这正是寓静于动的写法,能够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下片写的是后半夜的景象: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说来也巧,当他急急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边。不用说,词人这时的心情是何等欣慰呀!


这首词上片写景其实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词人本意所在,也是词的意趣所在。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是不容易体会到的。


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通常叫做景),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简称情)。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艺术的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那些情节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四面伸张,伸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会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我们说中国的诗词运用语言精炼,指的就是这种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的暗示性。(朱光潜)


二、教学难点、重点


对本词来说,学生对乡村生活,尤其是夏夜的乡村,没有表象积累,更没有情感体验。面对生活在城市里的享受着工业文明的成果长大的孩子,如何帮助他们通过词作里对景的描写体会


三、教学设计理念


举象显情、借象悟情,实现古诗感悟模式的突破。


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意蕴,应该紧紧抓住“诗象”这一中介,成功实现古诗感悟模式的突破。“情”要靠“象”去显,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能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用自己的话说出每句诗的意思。


3、能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象,能体会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4、在感受到自然美的同时体会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复习学过的词


在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过好几首词作了,大家还记得吗?


(毛泽东的《咏梅》、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读起来都琅琅上口,而且别有一种意蕴,这也是词这种文学形式的独特魅力之一吧。因为词是依据曲子填的,不同的词牌名有不同的调,同一个词牌名因内容的不同也有不同的情调。


2、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辛弃疾写的另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师介绍黄沙道


黄沙,就是指黄沙岭。辛弃疾当时隐居在江西上饶带湖,那里有一个黄沙岭,高约50多米,深而且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灌溉农田十多亩。黄沙岭一带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很好。


请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辛弃疾在这隐居,一住就住了近二十年,也住出了闲情。听说还在这建了《黄沙书院》,所以夜晚出来走走,是经常的事。词中就描写了一次夜行的经历。


(二)初读词作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己练读


3、指名朗读交流


指出:“见”的读音


(三)解诗意


1、自己再轻声读读,看看哪些句子的意思,自己可以试着理解,还可以跟同学讨论讨论。不懂得可以提出来。


2、交流遇到的问题,我们先来看上阕,“别枝惊鹊”“半夜鸣蝉”“蛙声一片”


3、谁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教师随机引导理解这些关键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用语言描绘明月无言,清风无声,但黄沙岭的夜晚却是寂静中的热闹。)


(1)随机引导:


是什么惊起了鹊儿?你见过这样的明月吗?说说你的感受。


被惊起的鹊儿此刻在干什么?


此刻的蝉鸣会与白天一样吗?


田野里稻花飘香,令人陶醉。此的青蛙们在说些什么呢?


(2)在这样的一个夏日月夜,


(3)这样的夏夜,


再指名读、起度。


字里行间都流淌着一个字:“惬意”,“快乐”。再次朗读上阕。


4、学习下阕


(1)解决关键词,“七八个星”“两三点雨”“旧时茅店”“路转溪桥忽见”。


(2)词人在路上一路走一路赏,一路乐,可夜行忽然又发生了一点小插曲,你能不能把他连起来说说呢?能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更好。


(3)大家理解的真不错。这“一急一喜”,让夜行更有了一种情致,谁把下阕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四)诵读悟境


学习整首词作,似乎跟随


1、学生练读


2、指名朗读交流,并说说自己现在的体会。教师随机捕捉“这次夜行留给你最美好的记忆是什么?”


3、齐读


4、背诵


(五)作业


1、展开想象,把


2、收集田园诗词,进行赏析比较。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上饶时的一篇名作。它以自然朴素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一幅鲜明逼真的田野风光图。


我对这节课的定位是:以诵读来“帮助”解析。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概括起来为三个字,即:读、品、悟


从教学目标的三维目标形式来说,即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朗读,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


三、说重难点:


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怀。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对六年级学习诗词的要求:“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想象等来体现作品的内容和感情。”考虑到本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课堂活动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品读词文,通过想象,把平面的词句想象成为一幅鲜活的画面,一幕立体的场景,进而理解词句的内涵,体会词中的情感。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


五、说教学过程:


结合《课标》要求、我设想了五字课堂教学模式。


1、导


通过曲调《破阵子》和《西江月》的对比,使学生了解词牌名都有自己固定的格式。选择什么样的词牌名就决定了词的风格。


2、读


让学生在诵读中“看见”另一片天空,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实现对古诗词大意的把握。另外,悟诗人之情,要读懂诗词的景,词的意境就呈现在眼前了。


3、赏


赏析古诗词,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趣和意蕴。以诵读想象来“帮助”赏析,带学生感受词的意境美。


4、悟


在赏析中,体会此人对景的喜爱之情和期盼丰年的喜悦之情。


5、写


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出来,做到文景合一,身临其境。


六、说板书:


根据板书的科学性、直观性、艺术性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板书。此设计内容精炼,条理分明,既显示了课文的结构,展示了课文主要内容,又主题突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景(美)情(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说课稿二


一、文本解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田园诗作之一。在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欣赏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短短几十个字,却为我们营造出一个清新可人的夏夜无眠的意境。它语言自然朴素,一改辛词豪放不羁,金戈铁马的气势,以清新、带着泥土的芳香,让我们看到了一幅鲜明逼真的田野风光图。辛弃疾曾两次罢官,四十二岁至六十二岁,隐居在上饶(今属江西省)的带湖,前后将近二十年,当时的辛弃疾潜心研读庄子和陶潜的的文章。这首词与《清平乐村居》都是词人在这个时期写的。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黄沙,就是黄沙岭,在上饶西部。词中描写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上片写的大约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词人在夜行中见到、听到这一切,他内心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这些描写在艺术上也是很动人的。从一方面看,词人正是用农村夏夜里特有的声音蝉鸣、鹊啼、蛙叫、人声来渲染欢乐的气氛;从另一方面看,这些声音又全都是从夜行人的听觉中反映出来的,他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这正是寓静于动的写法,能够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下片写的是后半夜的景象: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说来也巧,当他急急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边。不用说,词人这时的心情是何等欣慰呀!


这首词上片写景其实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词人本意所在,也是词的意趣所在。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是不容易体会到的。


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通常叫做景),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简称情)。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艺术的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那些情节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四面伸张,伸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会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我们说中国的诗词运用语言精炼,指的就是这种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的暗示性。(朱光潜)


二、教学难点、重点


对本词来说,学生对乡村生活,尤其是夏夜的乡村,没有表象积累,更没有情感体验。面对生活在城市里的享受着工业文明的成果长大的孩子,如何帮助他们通过词作里对景的描写体会


三、教学设计理念


举象显情、借象悟情,实现古诗感悟模式的突破。


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意蕴,应该紧紧抓住“诗象”这一中介,成功实现古诗感悟模式的突破。“情”要靠“象”去显,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能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用自己的话说出每句诗的意思。


3、能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象,能体会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4、在感受到自然美的同时体会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复习学过的词


在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过好几首词作了,大家还记得吗?


(毛泽东的《咏梅》、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读起来都琅琅上口,而且别有一种意蕴,这也是词这种文学形式的独特魅力之一吧。因为词是依据曲子填的,不同的词牌名有不同的调,同一个词牌名因内容的不同也有不同的情调。


2、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辛弃疾写的另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师介绍黄沙道


黄沙,就是指黄沙岭。辛弃疾当时隐居在江西上饶带湖,那里有一个黄沙岭,高约50多米,深而且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灌溉农田十多亩。黄沙岭一带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很好。


请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辛弃疾在这隐居,一住就住了近二十年,也住出了闲情。听说还在这建了《黄沙书院》,所以夜晚出来走走,是经常的事。词中就描写了一次夜行的经历。


(二)初读词作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己练读


3、指名朗读交流


指出:“见”的读音


(三)解诗意


1、自己再轻声读读,看看哪些句子的意思,自己可以试着理解,还可以跟同学讨论讨论。不懂得可以提出来。


2、交流遇到的问题,我们先来看上阕,“别枝惊鹊”“半夜鸣蝉”“蛙声一片”


3、谁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教师随机引导理解这些关键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用语言描绘明月无言,清风无声,但黄沙岭的夜晚却是寂静中的热闹。)


(1)随机引导:


是什么惊起了鹊儿?你见过这样的明月吗?说说你的感受。


被惊起的鹊儿此刻在干什么?


此刻的蝉鸣会与白天一样吗?


田野里稻花飘香,令人陶醉。此的青蛙们在说些什么呢?


(2)在这样的一个夏日月夜,


(3)这样的夏夜,


再指名读、起度。


字里行间都流淌着一个字:“惬意”,“快乐”。再次朗读上阕。


4、学习下阕


(1)解决关键词,“七八个星”“两三点雨”“旧时茅店”“路转溪桥忽见”。


(2)词人在路上一路走一路赏,一路乐,可夜行忽然又发生了一点小插曲,你能不能把他连起来说说呢?能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更好。


(3)大家理解的真不错。这“一急一喜”,让夜行更有了一种情致,谁把下阕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四)诵读悟境


学习整首词作,似乎跟随


1、学生练读


2、指名朗读交流,并说说自己现在的体会。教师随机捕捉“这次夜行留给你最美好的记忆是什么?”


3、齐读


4、背诵


(五)作业


1、展开想象,把


2、收集田园诗词,进行赏析比较。



:


【本文标题和网址】辛弃疾西江月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辛弃疾的诗抒发的情感) http://www.shijiazhuangseo.cn/qingganwanhui/2664.html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5月22日 星期一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