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十佳情感网 > 情感句子 >

苏幕遮周邦彦思想感情(苏幕遮表达的情感)

近期很多网友提问:苏幕遮周邦彦思想感情(苏幕遮表达的情感),小编整理了相关方面的答案,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8248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1分钟, 内容均可免费复制哦!


目录:

「大家」周邦彦《苏幕遮》:思乡的别一番滋味|说诗文

点击“桃李国学苑” ,邂逅一份美丽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所著《依然旧时明月》以散文化语言解读唐诗宋词,用优美的文笔体验古典诗歌中的细腻温情:“那一轮浸润过唐宋风流的月,正是我们永恒的精神故乡。”


思乡的别一番滋味


点击音频,听孙洋洋朗读全文


苏 幕 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首词一向被看作是思乡的杰作。不过,若谈起思乡来,总觉得这首词别是一番滋味,使得“思乡”这二字渐渐不寻常起来。


词人常因踪迹淹留,前途微茫,而有“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柳永《八声甘州》)之叹。若以周邦彦这首词看来,则意境颇不相同:一个闷热无奈的早晨,伴着袅袅弥散的香烟,是词人淡淡的惆怅和忧郁。眼前所见的一切都是熟悉的,鸟的语言可以听得懂,初阳和宿雨的交替也在按部就班之中,它安静得一如平日,就像在家的日子。这只是一种闲愁,似乎与我们所熟悉的客舟游子、江山困顿之感相差甚远。


但这确实也是一种乡愁。“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鸟儿除了预言一个百无聊赖的炎热夏日之外,在这首词中,它同时也是一个唤醒者。从中国诗歌的传统来说,一个唤醒者往往出现在异国他乡,“毕竟啼鸟才思短,唤回晓梦天涯远”(辛弃疾《蝶恋花·和赵景明知县韵》),啼鸟将现实从梦境中唤回,因此才是游子的伤心痛处。显然,鸟雀所呼唤的,不仅是一个炎热的夏日,同样也是游子的身份意识。


可是,鸟儿窥檐,尤其是这一“语”字,又有一种很熟悉、很亲切的暗示,使人能够感受到巢的温馨和安宁。这两种感受如此奇妙地揉为一体,确实使我们疑惑:如果我们已经熟悉了他乡的气味,那么,家乡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叶上初阳干宿雨”,昨夜的雨已经留在梦里,一切又都在闷热中变得烦躁不安。满塘的荷叶是初夏“溽暑”的产物,但它挺拔如举,清晰而朗润,也带来了“风”的消息。称它为“风荷”,是因为它被风所举起,还是因为它将青萍之末的风扇起来呢?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因为它带来了远方的风意?后一种意境对诗人来说,应该是很有诱惑力的。因为在遥远的家乡,也有一片浩瀚的“芙蓉浦”,词人曾经在那里举桨荡舟。


但在这一首思乡的词中,词人并没有把这一丝清凉赋予自己的家乡。因为汴京的荷叶也正盛开,城中“夹岸垂杨,菰蒲莲荷,凫雁游泳其间,桥亭台榭,棋布相峙”(《东京梦华录》卷2),似乎并不比家乡的芙蓉浦逊色。当词人推开窗户时,就能看到这一片丰盈弥望的荷叶。那么,家乡的荷叶还是一个留恋的理由吗?如果不是,为什么又要提到那片芙蓉浦呢?家乡的荷,他乡的荷,都让词人不能释怀。


从令人烦躁的溽暑,到清凉饱满的绿荷,词人的心情在游离、徘徊。一切都在朦胧之中,也许它是清晨所特有的意境吧,在梦思和现实的交界处,人既不能退回到夜的梦思,也不愿意跨入日的现实。词人似乎不愿意区分故乡和他乡,而是将故乡和他乡重叠在一起,在他乡回味着故乡,借着故乡来品评着他乡。


“故乡遥,何日去?家在吴门,久作长安旅”,让人难以索解的是这个“去”字。它的意思是“离开”,可是要离开哪里呢?是问何日离开家乡,还是问何日离开汴京呢?如果是前者,那就和后文中的“久作长安旅”中的“久”相契合;如果是后者,那就和前文“故乡遥”中的“遥”字相呼应。也许词人同时被这两个意象所纠缠,他思念家乡,但他不知道如何回到家乡。


更令我们惊奇是后面这一句:“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通常认为,这是对家乡生活的回忆。但这里有家乡生活吗?周邦彦对家乡荷的描述过于简略,“梦入芙蓉浦”虽然是一个温馨的情境,但是它朦胧而遥远,远不如汴京的“风荷”那样特出而精致。换句话说,在他的回忆中,缺少某种具体而独特的故乡体验。因此,“相忆否”三个字,与其说是回忆,还不如说是一种问候。“渔郎”作为一种乡土的象征,它代表远在外省的家乡,那么,“相忆否”实际只是对家乡的一个问候。


问候不同于那种急切的向往,而只是一种认同和赞许。海德格尔说:“问候展开着被问候者与问候者之间的遥远距离,从而在这种遥远中建立了一种切近,……真正的问候赋予被问候者以对其本质的赞许。”(《追忆》)问候是背道而驰者的召唤,也只有在遥远的距离中,这种问候才显得珍贵而切实。


那么,词人选择家乡和他乡都拥有的“芙蓉”的意象,目的就在于故意模糊自己的家乡意识,延迟自己归乡的思绪。问候家乡,而不是回到家乡,是为了保证家乡之所以为家乡,是为了让家乡和游子这一对张力永远存在。


游子是文人生存的本真状态,词人对这种生命本质的体认,就是通过“家乡”这一温馨的意象来获得的。“渔郎”“轻舟”和“芙蓉浦”作为家乡的特征,通过问候而进入了词人的本质中,使得游子的本质变得真切而美丽,也就是说,我所思者就是我所是者。也只有如此,游子才执著地思念着自己的家乡。


但“五月渔郎相忆否”又是一个思念之思念,词人期待着渔郎能够思念自己,而不是直接表达为对渔郎的思念,这其中暗含着一个这样的信念:自己和家乡互相期待,互为存在的前提,当游子不存在时,家乡也不存在。也就是说,无论是游子和家乡,他们的身份和本质都必须得到保留,这种保留会被任何归乡的冲动所打破。所以,词人在短短的十多个字中,用“忆”和“梦”这双重帷幕,使得事实本身变得朦胧起来,这一朦胧构成一种神秘性,“问候乃是一种追忆,其神秘的严格性把被问候者和问候者放回到它们本己的本质中庇护起来”(海德格尔),家乡和游子之间的距离,就在这种严格的保护中永远存在。


更为神秘的是“渔郎相忆”和“小楫轻舟”的意境,在中国文学的背景中,这又暗示了一个女性主人公的存在。换句话说,词人突然之间变化为一个女性情人的角色,从而把一个思乡的主题悄悄置换为一个关于爱情的主题。


自认女角,当然是来自幽邃深远的屈赋传统,它与古老的人神恋爱有关,是民族文化精神深处的一种温情冲动。但对家乡和对情人,是一种同样的思念吗?思念家乡是因为对旅途的厌倦和孤独,而守候在家乡的,为什么不是传统的思妇呢?渔郎不是思妇,游子思妇意味着责任,意味着必然的回归;“渔郎”不过意味着一种感情的依恋,而“五月渔郎”甚至只能是一种季节性的怀念。它不是一种义务和必然,它只是一种需要,是一种维系的需要。不能没有它,又不必一定有什么结果,这就是“渔郎”的意味。


更进一步而言,自拟女角是文学史上人神恋爱的模拟,它的原型意义不过显示了孤独的此在,表达一种归属愿望,但人神道殊,惟有渴望和依恋本身才最为真切。“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轻灵而缥缈,温馨而毫无负担,纯粹得只有思念,它不在意结果,也不期待任何结果,它只是表达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并赋予这一思念之情以一种原型的意义。


这是一首思乡的词,它通过“思乡”而确认了词人他乡游子的此在处境。他乡游子的处境,是文人不能放弃的身份证明;而思乡,是一种存在的证明。


- 全文完 -


选自《依然旧时明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


欢迎转发分享,转载请联系授权


(部分图片和音频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说诗文”主创团队


栏目主持 杨春俏


责编 李辉


朗读 孙洋洋


美编 蓝莫雅


桃李国学苑


集中优质师资,专注国学教育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访问课堂首页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赏析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成为了今年浙江高考语文卷的古诗文默写题之一,下面就简单地来分析下这首词。


周邦彦可以说是南宋后期最重要的词人了,但我们多数人对他的词熟悉度并不高,主要原因我想一是他擅长填长调,字数过多不利于我们诵记;二是他精通音律,多自制词调,如他的代表作《兰陵王—柳阴直》极美,但因为是新调,同样不利于背诵;三是他的作品因为思想格调的关系,并不符合此前我们提倡的时代精神,中小学课本没有选入他的作品,导致知名度不高。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美的东西最终是会被发现和肯定的。除了坊间流传的他与宋徽宗、李师师之间的八卦外,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模糊的背影,这是十分可惜的。


“燎沉香”并不是指用火点燃沉香,宋代时候市井经济发达,人们已经改点香为隔火熏香,具体做法就是将沉香置于云母、玉片等隔火材料之上,以温度将香味熏发出来。“消溽暑”,溽暑指的是带着浓烈湿气的酷热,结合下文,我们就可以得知这是久雨初晴。古代因为没有工业聚集区,没有我们现在城市里那么热,烧上一道沉香,静摄心神,一个盛夏也就这么熬过去了。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这句话很生动,鸟雀同人一样,被雨天憋了很久,天气放晴后都等不得天亮,就一边防备着屋里的人,一边在屋檐上啁啾不息了,这就是所谓的“雀跃”之情了。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是全词里最美的句子,历来被王国维等大家所激赏。这是一种多维度的美,我们试举几个视角去看它的美。初阳是久雨后出现的,有一种初生之美,荷叶上滚动的露珠,在阳光下呈现着晶莹剔透之美,随风摆动的荷叶更是“小清新”,而太阳是圆的,露珠是圆的,荷叶也是圆的,这些都给人以美感。


《苏幕遮》主题多写思乡,这首下阕也是如是。“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周邦彦为杭州人,汴京的风荷一定是令他想起了杭州的“曲院风荷”。吴门指的是西湖边原苏小小的居处,凡是文人,总是乐意和苏小小攀攀亲的。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最后


下阕总体来看,


“词中老杜”——周邦彦词赏析系列(一)

前言


  在我十五、六岁开始自主的、系统的读、背、抄古诗词,而不是单纯的由父亲教授时,我不喜欢周邦彦的词,觉得太平淡,没有“味道”。并且有些词牌名诘屈聱牙没有美感,比如《六丑》《花犯》。


  那时最爱的三首词,第一首是唐代温庭筠的《更漏子·玉炉香》:“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尤其最爱“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这三句。


  第二首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第三首是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十几岁的少女情怀,总觉得凄风苦雨的天气才是好天气,哀哀怨怨的诗词才能入眼入心。真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喜欢并爱上周邦彦的词是三十岁后,那时的我在读纳兰词。偶然读到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读来唯觉余香满口,整首词端庄大气,音韵婉转有致,没有一点市井气。正如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中说,“读其词者,犹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曼声促节,繁会相宣,清浊抑扬,辘轳交往,两宋之间,一人而已。”


  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词人。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被称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


  周邦彦在宋代以“乐府独步,学士、贵人、市侩、伎女皆知其词为可爱。”当时歌女以能唱周词而自增身价。张炎在南宋末年(距周邦彦去世一百多年)遇见名妓沈梅娇、车秀卿犹能唱周词,可见其社会影响。




  所谓格律词派起源于唐末、五代的花间派,盛行于宋代词坛,是词家的主要流派之一。格律词派的创始人和代表是周邦彦。


  南宋苟安,一些词家逃避现实,学习周邦彦,专在词的艺术技巧上下功夫,刻意求工,重视声律,讲究词藻,形成了词史上的格律词派。


  该词派的艺术特色,以典雅工丽为基本的艺术特色,并且把诗人的笔法融入词中。这种诗人的笔法,从根本上来说,以偏重于抒发自我感情为主要特点。


  格律词派的词人大多精通音乐,认为此应有“中正平和”的音律和“典雅纯正”的语辞,这样才能不失“雅正之声”。




  在词史上早有定论,周邦彦被视为北宋词之集大成的


  陈庭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云:“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一向推尊周词的周济曾称其为“集大成者也”。


  周词之所以被称为“集大成”,大多是因为其写作功力方面的成就而言。


  且让我们从周词技巧功力之所长和周词承前(北宋)启后(南宋)的影响两个方面,开启赏析周邦彦词的文化之旅。




每日一诗:苏幕遮 周邦彦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这是宋代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小令,寥寥数语抒发了


下阙抒情,借用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来表达思乡之苦。词中最为巧妙的是词人笔下的荷花,一句“一一风荷举”,动态可掬。在你眼前会映出一面荷塘景像,清圆的荷叶,叶面上留存的雨珠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用一“举”字,让全词立了起来,动景如生,描绘出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


在下一片段又以荷花收尾,乘一楫小舟梦回故乡的荷塘,前后呼应,构思巧妙。


四月宋词赏析1《苏幕遮》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大高峰。词以宋称,说明了宋代词的艺术水平和深远影响。


以晏殊、欧阳修等人为代表的前期小令,是北宋词坛的第一批报春花,紧接着伟大文学家柳永的慢词创作给宋词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柳永的词广泛吸取民间音律的优点以及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精神,以白描的手法叙事抒情,为宋词的发展开辟了新境界。苏轼的词是宋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他与擅写恻艳之情的柳永不同,他的词以豪放著称。并且将词的歌唱特征大大削弱,成为了一种更能直接表现


南宋词坛因为北方山河的沦陷、国家命运的改变,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以辛弃疾为代表,贯穿其词中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恢复中原、统一祖国。这样,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派被移植到爱国主义的沃壤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一时期,著名的词人还有陆游、文天祥、刘克庄等。南宋后期,在词坛上更有如姜夔、吴文英、王沂孙诸人,将词的境界进一步开拓。


宋词,作为中华民族一座深邃浩大的文学艺术殿堂的绮丽之处,是留给后人的无穷宝藏。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考中进士。官至参知政事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主张文章“应于风化”,所作的政论杂文趋于“古文”。他也擅长词赋,词风突破了唐末五代词的绮丽浮华之气。著有《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性格坚毅刚正,曾给丞相上“万言书”,平生三次遭贬黜。但是这首词写的却是儿女之情,且写得柔情似水,似乎不像其人其风。


其实,“无情未必真豪杰”,伟大人物也需要爱情、友谊和家庭。读了这首词,我们会更了解这位政治家的思想感情。该词抒发的是传统的羁旅相思之情,没有超脱离愁别恨的范围,但词的意境开阔、深远,是同类词所不及的。


词的上阕描绘了艳丽阔远的秋天的景致,在写景中却又把思乡之情挥洒得淋漓尽致。“碧云天,黄叶地”这两句从“天”、“地”大处着笔,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碧空白云、黄叶满地的高远境界,同样是写秋景但绝无同类作品的萧瑟、肃杀之气。“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在这种碧天、黄地的意境中秋色连绵伸展,直到天地尽头的淼森秋水。秋波之上冉冉升起一层寒烟,由于“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层寒烟在碧天的映衬下似乎也成了翠色。“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芳草萋萋,漫无边际,似乎一直会延伸到夕阳之外的故乡。秋景共夕阳,词人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但故乡却似乎遥不可及,词人倍感伤怀,所以觉得“芳草无情”。


下阕紧承前文的芳草天涯,直接表达了自己“黯乡魂,追旅思”之情。“黯”字和“追”字将


排遣得开?


秾丽开阔的秋景结合深沉真挚的乡情,一方面体现了词人开阔博大的胸襟和对生活、自然的热爱,另一方面又使下阕所抒发的思乡之情柔婉细腻而又刚硬有骨,感情深沉真挚却又没有颓废低靡之风。整首词气度非凡、意境开阔,抒写碧天黄地秋水的大手笔与描绘羁旅乡愁的细腻手法浑然一体,于粗犷中见细致,于博大中见柔情,实为此类词中别具一格的佳作。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大高峰。词以宋称,说明了宋代词的艺术水平和深远影响。


以晏殊、欧阳修等人为代表的前期小令,是北宋词坛的第一批报春花,紧接着伟大文学家柳永的慢词创作给宋词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柳永的词广泛吸取民间音律的优点以及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精神,以白描的手法叙事抒情,为宋词的发展开辟了新境界。苏轼的词是宋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他与擅写恻艳之情的柳永不同,他的词以豪放著称。并且将词的歌唱特征大大削弱,成为了一种更能直接表现


南宋词坛因为北方山河的沦陷、国家命运的改变,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以辛弃疾为代表,贯穿其词中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恢复中原、统一祖国。这样,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派被移植到爱国主义的沃壤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一时期,著名的词人还有陆游、文天祥、刘克庄等。南宋后期,在词坛上更有如姜夔、吴文英、王沂孙诸人,将词的境界进一步开拓。


宋词,作为中华民族一座深邃浩大的文学艺术殿堂的绮丽之处,是留给后人的无穷宝藏。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考中进士。官至参知政事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主张文章“应于风化”,所作的政论杂文趋于“古文”。他也擅长词赋,词风突破了唐末五代词的绮丽浮华之气。著有《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性格坚毅刚正,曾给丞相上“万言书”,平生三次遭贬黜。但是这首词写的却是儿女之情,且写得柔情似水,似乎不像其人其风。


其实,“无情未必真豪杰”,伟大人物也需要爱情、友谊和家庭。读了这首词,我们会更了解这位政治家的思想感情。该词抒发的是传统的羁旅相思之情,没有超脱离愁别恨的范围,但词的意境开阔、深远,是同类词所不及的。


词的上阕描绘了艳丽阔远的秋天的景致,在写景中却又把思乡之情挥洒得淋漓尽致。“碧云天,黄叶地”这两句从“天”、“地”大处着笔,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碧空白云、黄叶满地的高远境界,同样是写秋景但绝无同类作品的萧瑟、肃杀之气。“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在这种碧天、黄地的意境中秋色连绵伸展,直到天地尽头的淼森秋水。秋波之上冉冉升起一层寒烟,由于“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层寒烟在碧天的映衬下似乎也成了翠色。“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芳草萋萋,漫无边际,似乎一直会延伸到夕阳之外的故乡。秋景共夕阳,词人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但故乡却似乎遥不可及,词人倍感伤怀,所以觉得“芳草无情”。


下阕紧承前文的芳草天涯,直接表达了自己“黯乡魂,追旅思”之情。“黯”字和“追”字将


排遣得开?


秾丽开阔的秋景结合深沉真挚的乡情,一方面体现了词人开阔博大的胸襟和对生活、自然的热爱,另一方面又使下阕所抒发的思乡之情柔婉细腻而又刚硬有骨,感情深沉真挚却又没有颓废低靡之风。整首词气度非凡、意境开阔,抒写碧天黄地秋水的大手笔与描绘羁旅乡愁的细腻手法浑然一体,于粗犷中见细致,于博大中见柔情,实为此类词中别具一格的佳作。


:


【本文标题和网址】苏幕遮周邦彦思想感情(苏幕遮表达的情感) http://www.shijiazhuangseo.cn/qingganwanhui/2797.html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5月24日 星期三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