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十佳情感网 > 情感句子 >

峡口送友人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赠友人表达的感情)

近期很多网友提问:峡口送友人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赠友人表达的感情),小编整理了相关方面的答案,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6015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41分钟, 内容均可免费复制哦!


目录:

2021高考诗歌专题复习:送别诗常见意象、情感、表达技巧

2021高考诗歌专题复习:送别诗常见意象,情感,表达技巧梳理 练习



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仕途奔走,或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远走异域而离别亲人、恋人、友人......古时交通不便,路途艰险,通讯落后,正所谓“一别心知两地秋”“中间消息两茫然”,正如江淹《别赋》所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践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李白提到姓名的赠别诗就有400多首。




什么是送别诗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传统诗歌。送别诗中诗人状态是面临别离,或别友人,或被友人送别,或与家人恋人分别等。主要内容是长亭古道、江边渡头、举酒击节、折柳相赠等。




送别诗常见的几大意象:长亭古道这类驿站旁的送别场景;水,比如江边渡头,古人长途时没有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有的是水陆的船舟等,或者依靠步行;酒,古人一般设酒宴饯别;柳,与“留”谐音,通过折柳相赠,表达对友人、亲人、爱人依依不舍之情;月,送别之后往往睹月思人。长亭、南浦、柳、芳草、酒、月等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往往被作家们交织在同一首作品中,共同负起烘托、渲染或写照、象征离愁别恨的使命。




送别诗中的感情类别:1.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2.体贴入微的宽慰,如杜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4.前途艰险的担忧,如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5.坦诚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6.积极奋发的勤勉,如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7.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如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要把这种情感火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对此深有体会:“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此段话把情和景截然分开说得不确,但就“言情难”而言,还是有道理的。送别诗要想“感动激发人意”,必须采用一些手法来“言情”。




送别诗在艺术手法上大多采用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或是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营造伤离别的氛围。




读一首诗




读诗三看,一看叙事,弄清离别之因;二看绘景,感受画面和氛围;三注意表达技巧。具体欣赏一首诗时,要养成一句一句读,以及“靠词”读的习惯。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注: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孙楚,西晋文学家,少负才气,仕途坎坷。




问:首联中的“嗟”字内涵丰富,含有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示范一句一句读诗】




读标题,“送别”点名这是




首联“卧病”道明诗人的身体状况,无法亲自送别。




颔联写“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看似是用拟人手法写景,写河桥的无情和江树的有意,实则在表达自己不能相送的愧疚与无奈,以及依依惜别之情。




颈联“追孙楚”“吊屈平”,出现两个人名,这两个人物与杜审言有着相同的遭遇,富有才气,而仕途坎坷,诗人用典暗讽了朋友的遭遇,统治者不识人才。




尾联“龙泉剑流落丰城”也是一个典故,龙泉剑流落丰城,后被人找到,诗人借此典故表达了对朋友遭遇的同情惋惜(像宝剑流落一般),也暗予了对朋友的宽慰(宝剑终被人找到)。




【“嗟”字的多重情感】




首联中的“嗟”字表达了多重情感:自己不能相送的愧疚与无奈;依依惜别之情;对朋友怀才不遇的同情惋惜;对朋友的宽慰。




无边堤柳唱离情,杨花漫漫搅天青。江水如练人千里,忍泪折枝送君行。愿天下所有宴席都有再相聚的那一天。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传统诗歌。




常见情感




1、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2、体贴入微的宽慰。


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4、前途艰险的担忧。


5、坦诚心志的告白。


6、积极奋发的勤勉。


7、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




1.依依惜别;2.宽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前途艰险的担忧。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5.坦诚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6.积极奋发的勤勉。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建功报国的殷切期望,表达了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全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




7.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这首诗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使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得到充分地表达。




小题训练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在美好的季节里,朋友将要去一座繁华的城市,和朋友愉快地分手,依依惜别中略含对朋友的向往。




2、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问】这首诗




参考:离愁。“一别心知两地秋”一句语带双关,含一个愁字。后两句写别后的思念,“日晚”“寒鸦飞尽水悠悠”所组成的环境给人凄凉孤独之感,从而渲染了




送别诗在艺术手法上大多采用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或是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营造伤离别的氛围。




1、直接抒情




别董大⑴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⑵,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⑶




【注】⑴董大:名不详。或以为指董庭兰,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⑵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⑶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




【参考】最后两句,自己虽不得意,但满怀信心和力量。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参考】柳永《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表面写去路烟霭迷茫,道路修远,其实是要以此寄寓离愁之思,寓情于景显得含蓄蕴藉。




3、想象联想(虚实结合)




别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参考】刘长卿《别严士元》第三联:“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诗人由眼前的落日去帆这一实景而联想到严士元听去之地湖南应是万里草青。这样虚实结合就拓宽了诗的意境,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思念之情。




4、比喻




柳梢青·送卢梅坡


[宋]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参考】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一词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形单影只的孤独之感,漂泊无定的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表明他的心会像飞尘一样紧紧跟随在朋友卢梅坡的马后,像明月一样出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以此来表达思念惜别之情。




练习(一)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首联和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肃杀的氛围;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离别之苦(离愁别绪;离别悲愁;因离别而黯然神伤)。2、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练习(二)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这首诗用哪些意象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结合末句谈谈




参考:离愁。首先




练习(三)




(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⑴


陈与义⑵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⑴京师:北宋都城汴梁。⑵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参考:1、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2、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以是亡国奴的诗人,就是能回故乡也是颇为犯愁的事。




练习(四)




(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参考:1、暮春,飞花。2、思念故乡之情(意对即可)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2021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语段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温暖养着我们的心灵。它是怠浮时父母和风细雨的叮,是惆迷茫时老师孜不倦的教,是孤独寂时朋友真听,是胆怯惶恐时陌生人无私热情的援助。温暖含着无穷的能量。它像一盏明灯,为身处阴的人然提供光明和希望,为踟蹰不前的人默默给予勇气和力量。


A. 濡养(rú) 懈怠(xiè) 浮躁(zào) 叮咛(línɡ)


B. 惆怅(cànɡ) 孜孜(zī) 教诲(huì) 寂寥(liáo)


C. 真挚(zhì) 诚恳(kěn) 倾听(qīnɡ) 胆怯(què)


D. 惶恐(huánɡ) 蕴含(yùn) 阴霾(mái) 悄然(qiǎo)


2.下列句子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壶口瀑布挟而不服,勇往直前的气慨,不禁令我们感概母亲河的伟大、坚强。


B. 登临陈子昂读书台,仰望湛湛空明天,俯瞰清清涪江水,我忍不住吟诵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千古名句。


C. 浩翰的渤海上,顶着凛洌的寒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工作人员在舰艇战斗部位就位。


D. 在风云变换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嶂中一现尊容。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①花是好看的,花粉也令空气中 着痒酥酥的香味。


②为了改善校园周边环境,城管大队最近 了学校周边违规摆放的小摊点。


③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的 ,意境会更加鲜明。


④语文老师通知,“传统文化进校园”征文活动交稿于7月1日 ,请同学们踊跃参加。


A. 饱含 整治 感染 截至


B. 包涵 整顿 感染 截止


C. 饱含 整顿 渲染 截止


D. 包涵 整治 渲染 截至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越是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越是喜欢高谈阔论。


B. 他们俩在学校里关系密切,时常形影不离,摩肩接踵


C. 小说《海底两万里》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故事情节抑扬顿挫


D. 央视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鲜为人知,在此节目中,沉浸式的舞台表演形式深受广大观众朋友青睐。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B. 春天到来,公园里游客如织,聆听着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感觉特别惬意。


C. 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


D. 通过参观伍先华故居,我感受到革命先烈甘洒热血的英雄主义情怀。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 。


。 。 。


①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


②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


③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


④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⑤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A. ③⑤②①④ B. ②③①⑤④ C. ②④①③⑤ D. ④③⑤①②


7.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末,妈妈让我给弟弟讲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B. 小李把自己的作文交到老师手上说:“老师,请欣赏敝人的大作!”


C. 韩愈升职后,在去往潮州上任的路上,写下了有名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D. 端午将至,我班排演了郭沫若的独幕剧《屈原》来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8.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秋天的怀念》的结尾,各色菊花,“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象征着母亲的期望: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都要活得坚韧,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


B. 《智取生辰纲》双线并行展开故事情节,明线是杨志押运生辰纲,写杨志一行的矛盾冲突;暗线是晁盖吴用一行智取生辰纲,写团结智取。


C. 《关雎》和《蒹葭》都属于《诗经》中的“国风”,前者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谊;后者则是一首热情的恋歌,表现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


D.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鲁迅先生指出:自夸“地大物博”,是信“地”信“物”,寄希望于国联是“他信”,求神拜佛是“自欺”,这些都不是“自信”。这样通过驳论证的过程来驳倒对方的论点。




二、积累运用(26分)


9.在撰写题为《追梦赤子心》的演讲稿时,玲玲想引用古诗文名句来丰富内容。(10分)


(1)请你根据积累,帮她补全古诗文。(6分)


序号


主题词


古诗文名句


出处



恬淡平和


非淡泊无以明志, 。


诸葛亮《诫子书》



勤学善思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积极乐观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赤胆忠心


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忧国忧民


安得广厦千万间,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理想信念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




(2)以下内容是玲玲演讲稿的开头,请用初中课本中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和苏轼《定风波》中的诗句,帮她补全。(4分)


从古至今,人类为实现梦想,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这离不开历代先贤“ ⑦ ,⑧ ”的无私奉献。即使栉风沐雨,也能闲庭信步,以“ ⑨ , ⑩ ”的乐观情怀,上下求索。如何从现在走向未来,就需要新时代的青年,手捧赤子心,追逐时代梦。




1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6分)


峡口①送友人 唐·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释】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这一句在全诗中有哪些作用?(3分)


(2)本诗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3分)




11.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后面的习题。(10分)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


(摘自《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有整合)


某乡村振兴教育培训基地,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总要求,找准返乡农民工需求点,开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业新技术推广等课程,旨在提升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能力。


(摘自网络)


材料二:


九年级学生小辉为了完成“最美乡村行”的调查报告,对老家进行了一次调查。他发现:


村里的土坯房变成了小洋房,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修建了设施齐全的公共厕所,合理放置了洁净美观的垃圾箱。


开放了宽敞明亮的图书室,村民活动中心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文化墙上“爱国、孝亲、诚信、尊老、爱幼”等宣传图片生动形象。


举办了桃花节、芍药花节、荷花节、菊花节、梅花节、钓鱼比赛等活动,吸引了无数游客,村民收入不断增加。


养猪专业户近年效益不错,但养猪场排污不达标,给周边河流造成污染;部分开网店的村民在网上卖假土鸡蛋和假蜂蜜,以次充好。


材料三: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某小说片段)


(1)结合材料一、二,你认为小辉的家乡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有哪些进步和不足。(4分)


(2)村长请小辉为村里即将建成的游客中心拟写对联。请你帮小辉补出上联。(2分)


上联:


下联:东西南北齐助乡村兴


(3)材料三中的主人公是谁?如果他回到农村参加新型农村人才招聘会,请你结合原著中人物性格、职业、经历以及材料一,说说他更适合下列哪一种职业,并阐述理由。(4分)


A. 乡村教师 B. 联合收割机驾驶员 C. 乡村经济分析师


材料三中主人公是 。我认为他更适合职业 ,因为 。




三、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古人去哪里找“热搜”》,完成12~15题(11分)


古人去哪里找“热搜” 李方恩


①拜科技革命所赐,现代人可以运用各种方便的条件去查询各类知识,了解热点所在。那么,古人没有搜索引擎,如果有类似的需求,该怎么办呢?有办法,他们可以查询类书。


②中国古代的图书大体上分成“经史子集”四类。其中,经是指儒家经典,史是指史书,子汇集了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和一些宗教典籍,集收录的则是文学作品。这种分类方法是从隋朝开始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分类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因为很多知识无法装到“经史子集”这个体系中。于是,类书就逐渐出现了。


③类书类似于我们经常用到的各种工具书,但是它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从内容来看,类书广泛搜集了各种书籍,内容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类知识,这和今天的百科全书有得一比。其次,类书只是把各种知识汇聚到一起,不添加任何评论和批注。最后,从编辑方式来看,类书分门别类地编排了搜集而来的资料,以便于使用者查询。这三个特点是类书最突出的特点。


④那么,第一部类书是哪一本呢?研究者普遍认为,编订于曹魏年间的《皇览》是我国第一部类书。《皇览》是魏文帝曹丕召集大臣刘劭、王象等人编辑的,全书分成四十多部,一千多卷,八百多万字。 A 曹丕雅好文章,热爱文学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他经常要查询一些典章故事,在治理国家时,他也希望可以学习先贤明君的事迹。于是,公元220年,他召集了一些名臣儒士,想要编辑这样一部书。这部书费时三年编成,是严格意义上的类书。


⑤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部价值极高的书,大部分都失传了。 B 到了明朝,一部规模空前的类书《永乐大典》横空出世。《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永乐大典》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注意,此处没有之一。


⑥《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下令名臣解缙和姚广孝等人主持编纂。朱棣告诉他们:“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意思是说,从文字形成以来所有的著作,你们都要把它们分门别类地弄成一部书,不要嫌多。这部书从1403年开始编纂,直到1408年才最后完成。全书一共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图书近8000种,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光辉成就的扛鼎之作,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⑦从古代各种各样的类书,再到今天各种各样的搜索引擎,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则是人类对各种旧闻新知的好奇心。


(摘自《知识窗》2020年第4期,有改动)


12.结合第③段内容,请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类书。(3分)


13.下面这句话放在A、B两处的哪一处更适合?为什么?(2分)


好在这部书开了类书编纂的先河,此后各种类书层出不穷,名气较大的有唐朝的《艺文类聚》、宋朝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


14.第⑥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5.为了准备辩论赛,你需要到古籍图书室去查阅下列语句的相关资料。为提高检索效率,你应该到“经史子集”哪一类去查找?(3分)


甲: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乙: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


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甲: 乙: 丙:




(二)阅读《竹笋印象》,完成16~19题。(15分)


竹笋印象 仇士鹏


①我对竹笋的印象,一直是励志和积极的。


②在黑暗中积累了一季的力量,竹笋用根握紧了大地的脉动。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当春雨洒落,它便猛地抬头,捅破大地,一跃而上。或许从蚂蚁的视角来看,那就如一座座巍峨的金字塔拔地而起,直入云霄。


③高中时一位同学很喜欢竹笋,不仅在课桌、墙边贴满了竹笋的卡通照片,还写下座右铭“像竹笋一样,一鸣惊人”。他也是这么做的。


④在高一,他算是班里的“拖油瓶”,时常挂在成绩单的最后一名。那应当是他生命里的冬天。他学习基础很薄弱,听课时经常掉线,但他并没有自甘堕落,和顽劣者沆瀣一气,而是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一般,牢牢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无论我什么时候看他,他都在低头刷题。终于,在高二摸底考的时候,他冲入了班里的前二十;在高三,更是直接迈入了年级前十。那时候,他已经从一根不起眼的竹笋,长成了翠色欲滴的青竹。


⑤他很喜欢吃竹笋,尤其喜欢吃竹笋炒肉,素雅和荤腥相遇,鲜味便在猛烈中有了更加悠久的余韵。《诗经》有言:“其蔬伊何,惟笋及蒲。”竹笋虽是幼年期的竹子,却有极佳的口感。“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只有亲口品尝了竹笋的滋味,才能真正明白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原因,才会理解陆游“味抵驼峰牛尾狸”的感叹。竹笋炒肉和酸辣土豆丝作为当年我们食堂里的常客,也成了我们青春回忆里一枚盘子大小的印章。想来,竹笋确实很像那时候的我们,青涩而又灰头土脸,未来的光芒都还在体内深藏,我们自以为的伶俐,在如今看来也是如此笨拙而又天真。


⑥“嘴尖皮厚腹中空”,竹笋着实其貌不扬。母亲时常对我开玩笑说:“你以后要像竹笋一样,做事有冲劲,但又不招摇。”她说,不能像花花草草那样,个子长不高,心思全都放在花香上了。看看竹笋,不妖不艳,踏踏实实,长大后还十分虚心。当然,还要有足够厚的脸皮。每次下雨后,竹笋就一个赶着一个地冒了出来——它们只会把谦逊留给大地和阳光,却绝不会把生存的机会拱手让人。早一点破土,多长高一点,就能吸收到更多雨露。


⑦母亲说她以前因为害羞,错失了某次上台的机会,单位领导因此便没能发现她这匹“千里马”。她经常对我念叨,不管心里多么不好意思,也要像竹笋那样,该出手时就出手。不知道竹笋听到母亲的评价会是如何表情?或许在那满是泥泞的外皮下,也有一张因害羞、紧张而红扑扑的脸吧。


⑧我最喜欢的,却是看父亲挖竹笋。


⑨长时间生活在高楼上,我和竹林之间早已经没有了默契,在竹林里走来走去也发现不了被泥土抱在怀里的竹笋。而父亲不一样,在乡野中土生土长的他,目光一扫,便能找到笋的痕迹,锄头一刨,就把竹笋挖了出来。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无中生有的魔术。所以每次和父亲上山,都像是一场邂逅惊喜的旅程。我虽然只是一个旁观者,也能分到一点竹林的恩泽——当母亲用山泉水把父亲挖到的竹笋做成汤,我一口口地饮,似乎又和自然达成了默契。因为这时,春天好像也从我体内,破土而出了。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16. 选文围绕竹笋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补全。(3分)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我们当年在食堂吃笋。


第三件事:


第四件事:


我饮竹笋汤,又与自然达成了默契。


17. 请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赏析下面两个句子。(6分)


(1)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当春雨洒落,它便猛地抬头,捅破大地,一跃而上。(从词语运用的角度)(3分)


(2)每次下雨后,竹笋就一个赶着一个地冒了出来——它们只会把谦逊留给大地和阳光,却绝不会把生存的机会拱手让人。(从修辞的角度)(3分)


18. 第⑨段先说“我和竹林之间早已经没有了默契”,后面又说“似乎又和自然达成了默契”。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3分)


19. 当前,一些青少年衣食富足,未经风雨,也没有了“竹笋印象”。请结合文本,简要说说当代青年应如何重拾“竹笋”精神。(3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0~23题。(14分)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时上封事①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征②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③,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封事:指密封的奏章。②征:魏征,唐代谏臣。③违:过失、错误。


20.用“/”给乙文划线句子断句,划两处。(2分)


时 上 封 事 者 众 或 不 切 事 帝 厌 之


2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此诚危急存亡之也 天启壬戌


B.使内外法也 渔人甚


C.征与诸葛亮贤 卿言多务,若孤


D.帝悦,皆慰 孔子云:何陋


2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3分)


(2)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3分)


23.结合甲、乙两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和魏征提出的共同建议是什么。这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发?(3分)




四、写作实践(60分,其中书写占3分)


24.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


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国家领导人说:“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 请以“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题二:


歌德曾说:“书籍只有被理解时才算被发现。”初读,我们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它;重读,才能真正地发现它。对人、事、物,亦是如此。


请以“重读 这部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总要求】


(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4)若选择题二,需补全题目。




参考答案




1D 2B 3C 4A 5D 6B 7A 8C


9.①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学而不思则罔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 ④留取丹心照汗青


⑤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⑥长风破浪会有时


⑦落红不是无情物 ⑧化作春泥更护花


⑨莫听穿林打叶声 ⑩何妨吟啸且徐行


10.(1)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季节(时间)(1分),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围(1分),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1分)。


(2)同:都抒发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1分)。异:《峡口送友人》情感显得忧郁低沉(1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显得乐观旷达(1分)。


11.(1)进步:村民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经济收入不断增加。(2分,答出两点即可)


不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破坏了乡村生态环境;部分人缺失诚信。(2分,一点1分)


(2)参考示例:花鸟虫鱼笑迎宾客到 春夏秋冬喜看百花艳 (紧扣该村特点,1分;符合对联要求,1分。)


(3)祥子(1分) B(1分) 原著中祥子是一个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力车夫,他老实、善良、淳朴、木讷、勤快、吃苦耐劳,有美好的理想,他能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获得联合收割机的驾驶技能(2分,结合原著1分,结合材料一1分)。


12. 类书是广泛搜集书籍中的各种知识,并分门别类地编排起来,以便于查询的工具书。


13. 应放在B处。因为④⑤⑥段是按照时间顺序,从曹魏时的《皇览》到明朝的《永乐大典》来介绍类书。(判断1分,理由1分,学生从语意连贯的角度来分析也可给分。)


14.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永乐大典》具有广泛搜集书籍中的各种知识这一特点,增强了科学性和准确性。(判断1分,作用2分,学生答到“内容充实”“资料丰富”等特点也可。)


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永乐大典》比作中国文化的名片,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永乐大典》的重要性,使说明对象具体可感。(判断1分,作用2分。)


15.甲:史 乙:经 丙:集


16.第一件事:高中同学贴竹笋照片,写座右铭激励自己。第三件事:母亲教育我要像竹笋一样有冲劲,不招摇。第四件事:我看父亲挖竹笋。


17.(1)“猛地”“捅破”“跃”等(1分),形象、准确地写出了竹笋破土而出的果敢与力量(1分),表达了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赶着一个”“拱手”等赋予竹笋人的情态和动作(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笋雨后生机勃勃的特点(1分),赞扬了竹笋不甘人后的精神(1分)。


18.说“没有了默契”是因为我长时间生活在高楼上,不能发现土里的竹笋(1分);说“又和自然达成了默契”是因为我看到父亲能很快找到竹笋,并在品尝竹笋汤的时候,唤起了我一直以来对竹笋励志和积极的印象,又重新和竹笋达成了默契(2分)。


19.面对学习,要不断积蓄,厚积薄发;面对困难,要坚忍不拔,顽强拼搏;面对目标,要坚定不移,不改初心;做人既要踏实、谦逊,又要抓住机会,敢为人先。(一点1分,抓住“竹笋”的精神实质,答出三点即可。)


20.时 上 封 事 者 众/ 或 不 切 事 /帝 厌 之(一处1分)。


21. C


22.(1)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兴盛的原因。(“亲”“所以”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说的是正确的,就对朝廷有好处;说的是错误的,也对政事没有损害。(“是”“益”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3.共同建议:应广泛地听取意见(1分)。启发:结合自身实际,从学习、生活方面来谈均可(2分,未结合自身实际扣1分)。


24. 作文略


中学语文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专项练习1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 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诗借暮春时节,飞花飘落,表达了主人公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与思归之情;雍诗表达情感较为复杂,既有惜别的忧伤、思乡的伤感,也有对友人得以还乡的喜悦。所写景物为清新的早春,为乐景。


答案 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牡丹


刘克庄(南宋)


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若比广陵花,太亏他。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注】①姚黄,牡丹中的名贵品种。②广陵花,指芍药,古代有“扬州芍药甲天下”之说。


这首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比。①芍药与牡丹对比,②牡丹(王侯)的繁盛与寂寞冷落,③北方故土的昔盛今衰。


唐朝\u0026#34;大历十才子\u0026#34;司空曙的二十首诗,值得品读!

司空曙(720年-790年),字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人,唐朝诗人。


大历年间进士。韦皋为剑南节度使,曾召致幕府。累官左拾遗,终水部郎中。家贫,性耿介,曾流寓长沙,迁谪江右。


为人磊落有奇才,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朴素真挚,情感细腻,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长于五律。诗风闲雅疏淡。有《司空文明诗集》。


新柳


全欺芳蕙晚,似妒寒梅疾。


撩乱发青条,春风来几日。


别卢秦卿


知有前期在,难分此夜中。


无将故人酒,不及石尤风。


金陵怀古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喜见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贼平后送人北归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望水


高楼晴见水,楚色霭相和。


野极空如练,天遥不辨波。


永无人迹到,时有鸟行过。


况是苍茫外,残阳照最多。


云阳寺石竹花


一自幽山别,相逢此寺中。


高低俱出叶,深浅不分丛。


野蝶难争白,庭榴暗让红。


谁怜芳最久,春露到秋风。


关山月


苍茫明月上,夜久光如积。


野幕冷胡霜,关楼宿边客。


陇头秋露暗,碛外寒沙白。


唯有故乡人,沾裳此闻笛。


早春游望


东风春未足,试望秦城曲。


青草状寒芜,黄花似秋菊。


壮将欢共去,老与悲相逐。


独作游社人,暮过威辇宿。


送流人


闻说南中事,悲君重窜身。


山村枫子鬼,江庙石郎神。


童稚留荒宅,图书托故人。


青门好风景,为尔一沾巾。


送郑明府贬岭南


青枫江色晚,楚客独伤春。


共对一尊酒,相看万里人。


猜嫌成谪宦,正直不防身。


莫畏炎方久,年年雨露新。


送乔广下第归淮南


遥想长淮尽,荒堤楚路斜。


戍旌标白浪,罟网入青葭。


啼鸟仍临水,愁人更见花。


东堂一枝在,为子惜年华。


题江陵临沙驿楼


江天清更愁,风柳入江楼。


雁惜楚山晚,蝉知秦树秋。


凄凉多独醉,零落半同游。


岂复平生意,苍然兰杜洲。


遇谷口道士


一见林中客,闲知州县劳。


白云秋色远,苍岭夕阳高。


自说名因石,谁逢手种桃。


丹经倘相授,何用恋青袍。


江村即事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峡口送友人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岁暮怀崔峒耿湋


腊月江天见春色,白花青柳疑寒食。


洛阳旧社各东西,楚国游人不相识。


雪二首


乐游春苑望鹅毛,宫殿如星树似毫。


漫漫一川横渭水,太阳初出五陵高。


王屋南崖见洛城,石龛松寺上方平。


半山槲叶当窗下,一夜曾闻雪打声。


酬李端校书见赠


绿槐垂穗乳乌飞,忽忆山中独未归。


青镜流年看发变,白云芳草与心违。


乍逢酒客春游惯,久别林僧夜坐稀。


昨日闻君到城阙,莫将簪弁胜荷衣。


注:图片从网上下载,为周裕国的画作。


49.犹自残灯照落花——司空曙

司空曙(生卒年不详720-790?),与表兄卢纶同为大历十大才子。河北省永年人。大历年间进士。韦皋为剑南节度使,曾召致幕府。累官左拾遗,终水部郎中。家贫,性耿介,曾流寓长沙,迁谪江右。苗发《送司马署之苏州》中云:"归国人皆久,移家君独迟",可见其在外留滞之久。


司空曙为人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同时期作家有卢纶,钱起,韩翃等。他的诗多幽凄情调,间写乱后的心情。诗中常有好句,如后世传诵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像是不很着力,却是常人心中所有。


1.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2.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3. 江村即事/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4.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5. 华下/司空曙

故国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


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


6. 别卢秦卿/司空曙

知有前期在,难在此夜中。无将故人酒,不及石尤风。


司空曙(生卒年不详720-790?),与表兄卢纶同为大历十大才子。河北省永年人。大历年间进士。韦皋为剑南节度使,曾召致幕府。累官左拾遗,终水部郎中。家贫,性耿介,曾流寓长沙,迁谪江右。苗发《送司马署之苏州》中云:"归国人皆久,移家君独迟",可见其在外留滞之久。


司空曙为人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同时期作家有卢纶,钱起,韩翃等。他的诗多幽凄情调,间写乱后的心情。诗中常有好句,如后世传诵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像是不很着力,却是常人心中所有。


1.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2.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3. 江村即事/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4.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5. 华下/司空曙

故国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


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


6. 别卢秦卿/司空曙

知有前期在,难在此夜中。无将故人酒,不及石尤风。


:


【本文标题和网址】峡口送友人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赠友人表达的感情) http://www.shijiazhuangseo.cn/qingganwanhui/2744.html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5月23日 星期二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